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百年暨大:梧桐叶茂凤凰来

——专访暨南大学校长胡军

本报记者 张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30日   第 08 版)

  校长胡军

  关柏鸥教授指导研究生

  苏国辉院士在做学术交流

  叶文才教授指导工作

  问:暨南大学的整体发展战略如何?

  答:暨南大学是中国拥有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学生最多的高校,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从上一任校长开始,我们将自身定位为“侨校+名校”,“名校”是核心。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自2011年开始,暨大积极实施“宁静致远工程”,希望通过思想、制度、队伍、保障和协同创新五大系统的建设,让学校师生能够心无旁骛,潜心治学。

  问:暨南大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

  答:几年前,国家对港澳台侨学生实行学费“国民待遇”,再加上暨大在珠海新建了校区,暨大一度面临同行的挑战、生源的挑战和很大的财政压力。当时,没有条件考虑人才队伍建设。不过,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几代暨大人的梦想和愿望。

  2010年,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我们开始有能力也有条件建设人才队伍。2011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暨大,要求暨大研究出台措施,努力为高校教师创造一个可以宁心静气钻研学问的环境,在制度上为专家学者“挡驾”。2011年以来,学校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实施“宁静致远工程”,创新人才引培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人才队伍水平和质量取得显著的提升,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问:暨南大学目前的人才队伍情况如何?

  答:目前,暨南大学的人才队伍整体结构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我校现有各类人员4559人,其中专任教师1918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9.5%,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已达到88.9%,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4%,他们显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和发展后劲。而且,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高层次人才工程获得新的突破。我校2011年以来共引进教学科研人员189人,其中博士170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51人,年龄在35岁以下有118人。我校现有院士(含双聘)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得国家外专局“外端高专项目”者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1人。在广东省人才工程方面,我校有广东省领军人才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8人等。

  从高层次人才的学科分布来看,人文社科类的21人,经济管理类的30人,理工信息类的33人,生命医药类的88人。从学院分布来看,理工医类生科院、药学院的高层次人才,文经管类经济学院、文学院的高层次人才相对比较集中,在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方面的成绩比较突出。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及以下的有9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但中青年骨干的队伍仍需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相比“十一五”期间,我校在千人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长江学者、杰青、珠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问:暨南大学如何建设人才队伍?

  答:暨大推出“宁静致远工程”,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立足培养,积极引进。

  引进人才可以促进大学快速发展,但是无法实现稳步发展。不过,培养人才是急不来的。暨大把人才分为三类:科研人才、教学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学校于2013年出台“暨南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和“暨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计划从现有人才中遴选出100个年轻的、有发展前景的青年才俊,按照“杰青”、“千人计划”等目标去培养。暨大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机会、更先进的培训,帮助他们成长。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注重团队的引进模式。我举几个例子。

  以姚新生院士为核心的药学学科团队的引进是我校团队引进的成功典范,在姚院士的带领下,叶文才、栗原博等教授相继加盟我校,我校药学学科建设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9年我校成建制引进以关柏鸥教授为核心的学术团队,成立光子技术研究所,在光电学科领域迅速崭露头角。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双聘陈志南院士,整合分散在各单位的生命科学学科的人员和资源,带动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的提升。

  2012年,学校全职引进苏国辉院士,提升了我校医学学科的整体实力。医学院双聘了詹启敏院士,搭建学科平台,推动分子肿瘤学学科发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军教授和潘景轩教授加盟药学院,进一步提升了药学的学科竞争力。“千人计划”入选者廖化新教授加盟生科院,推动了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

  2013年,我校全职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南粤百杰”周振教授,成立了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使我校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了广东省乃至国家的关注。长江学者、杰青、973首席尹芝南教授加盟我校,成立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临床诊断,提升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的整体实力。

  2014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刘奋勇教授加盟我校生科院,药学、理工、信息等学科也将陆续有高层次人才加入,他们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我校相关学科的发展。

  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学科建设、团队创建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我校引进的叶文才教授和何庆瑜教授相继于2006年、2007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叶文才教授还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实现了我校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方面零的突破。关柏鸥教授率领的光子所团队在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资助总经费500万元,有效地提升了光电学科的整体实力。2013年苏国辉院士入选广东省领军人才,并获得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廖化新和尹芝南团队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拟资助经费合计4000万元,填补了我校在该领域的空白。潘景轩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吴军教授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问:暨大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何优势?

  答:首先,从文化角度而言,暨大的整体氛围非常包容,不会让引进的人才在这里感到压抑。其次,对于人才自身而言,我们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进行实实在在的规划,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再次,到暨大来还可以充分利用广东的区位优势,把自己的研究和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相结合。既可以享受到本地政府对科研的强有力支持,又可以和广东的市场结合起来。第四,学校高度重视。对于新引进的人才,暨大推出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校长就是站长。校长还会主持召开不定期的协调会,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当然,吸引人才落户到暨大,还离不开我们的诚心诚意。

  问:暨南大学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如何?

  答:最近,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广东高等教育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的名牌大学,下一步关键要围绕提高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胡春华书记在讲话中对暨大的发展表示了肯定,这对我们而言是极大的鼓舞。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时刻记得,侨校的特色绝对不能丢。第一,暨大华人华侨研究所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接下来继续做大做强。第二,加大在华文教育方面的研究力度,包括涉及针对华人的汉语语文水平测试、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海外汉语教材本地化等。第三,暨大目前有大约1.2万名海外学生,怎么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才是很大的挑战。为了扩大影响,为了把更优秀的学生招进来,暨大必须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要研究海外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暨大还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来抓。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不断开创我校人才工作新局面,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目的是缩短链条、提高行政效率。这种方式最重要的是提倡各部门把服务的理念融入工作中。为人才服务,很累,但是很开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处长张荣华

  “自然科学领域的人才引进主要集中在生物产业技术、环境、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三个方面。我们努力搭大平台、组大团队、拿大项目、出大成果。学校给了很宽松的环境,在一定的制度管理下,团队有更多的空间。”

  ——科技处处长洪岸

  “暨南大学是人文社科领域进步最快的高校,这和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关系很大。学校领导团队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很有信心能进入高水平行列。”

  ——社科处、发展规划处处长杜金岷

  “胡校长认为,学校可以先在某些方面超越其他兄弟院校。我很认同这一理念。说实话,选择暨大是有风险的,但是我愿意冒这个险。我来之后成立了环境学院,这对我而言是个不可或缺的平台。学校一直非常支持。”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曾永平

  “暨大专门成立了光子技术研究所,为我们这个团队的成长提供了环境和土壤。暨大在处理存量人才与增量人才之间的关系上做得很好,学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的‘一站式服务’让我印象深刻。”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关柏鸥

  “药学院成立后,因为姚新生院士的邀请,我到了暨大。暨大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求贤若渴,人才引进后享受‘一站式服务’。在这里的平台上,个人能够得到很快的发展。”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叶文才

  “从2007年开始,暨大分步实施了博导遴选制度,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换。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年轻学者的积极性。他们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是成功的。”

  ——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郑文杰

        

  暨南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

  人才标准

  第一层次: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或特殊人才,直接上报学校审批。

  第二层次:海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海外著名研究机构资深研究员;

  第三层次: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或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级职务的杰出人才;

  第四层次: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正式教学科研职位的杰出人才或优秀博士、博士后,或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副高级以上职务的杰出人才;

  第五层次:学校相关专业急需的国内外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博士后;

  第六层次:国内外高校博士毕业、博士后人员。

  薪酬水平

  岗位年薪制(税前):第一层次100万元;第二层次50万元;第三层次30万元起;第四层次20万元;第五层次15万元。

  购房补贴和安家费:第一层次300万元;第二层次200万元;第三层次100万元;第四层次50万元;第五层次20万元。第四、五、六层次按学校规定享受3年的租房补贴。

  科研经费:第一层次理工医科类10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150万元;第二层次理工医科类5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100万元;第三层次理工医科类1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50万元;第四层次理工医科类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20万元;第五层次理工医科类2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10万元。

百年暨大:梧桐叶茂凤凰来
责编:张红 邮箱:guojihwb@126.c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