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长达3公里的岭南第一古道——南天门秦汉古道,也称骑田岭南天门古道。古道宽约3米,在山岩上一级级开凿出来,从山下到山上共有8800多级。据说,京广铁路通车之前,它是一条南北运输的主要交通线,上可通至中原,下可到达湟水源头之一的白牛桥码头,乘船下连州、广州……
查阅资料得知,骑田岭南天门古道位于五岭山脉之中,汉晋以来曾称为腊岭、折岭、黄岑岭、桂阳岭等名。骑田岭不但是中原进入南越的关隘,而且还是中原与岭南的分水岭。海拔1500多米的骑田岭将岭南岭北截然分开,一过了骑田岭气候立刻就不同了。据史料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任嚣、赵陀二尉分三路入岭南,其中一路经此古道直下番禺(广州)。东汉章帝时期,大司农郑宏奉命将骑田岭古道铺设成了由岭南通往京城的“康庄大道”。骑田岭南天门古道成为了秦汉时期岭南通往京城的第一要道。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汉武帝命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十万楼船水师,“出桂阳,下湟水”,走的是这条古道,一举平定了岭南。唐朝黄巢起义军以及南宋著名将领岳飞平叛,都曾走过这里。
春雨霏霏,我决定走一走南天门古道。我们先来到位于山顶的南天门亭。此亭始建于何时已难以考证,重修时间是清代乾隆年间。凉亭的两个大门是用青石条架成拱形,门上各有一块题写亭名的石匾额。北门的石匾上刻着“广荫亭”三个楷体大字,寓意过了凉亭就是广东,广东会给商旅带来“福荫”。凉亭南门的石匾额上写着“南天门”,意思是登上了这座凉亭就如登上了天界之门,也告诉行人,到了凉亭就已经登上了山顶。
告别南天门亭,我们沿着蜿蜒逶迤的石板路前行。刚下过一场大雨,青石板湿漉漉的。沿途绿树成荫,芳草遍地,幽香弥漫,令人心旷神怡。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凉亭。这座凉亭叫“怀清亭”,亭内的碑文记载着建亭的历史。这座凉亭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修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凉亭为木石结构,四面墙和门楣全部都是用青石条砌成,瓦瓴上也压着青石条,石头上雕刻着宝葫芦装饰,整座凉亭既美观又坚固。据同行介绍,凉亭内四周原来摆放着大块的青石方条,供路人坐下歇息,石亭内的南北大门旁还摆着两个蓄水槽,古时候凉亭有专司挑水的水工,每天将石槽注满清水,供行人和骡马饮用。只可惜,青石方条和蓄水槽如今都不复存在了,怀清亭屋顶年久失修也已破败不堪,只有那残留的石墙仍在向有心人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古道悠悠,思绪悠悠。快走到山脚时,我静静地伫立,回望刚刚走过的路,仿佛看见被贬为连州刺使的刘禹锡正款款向我走来,那扶老携幼的喧闹声弥漫在整条古道。我仿佛听到了他的感叹歌吟:“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我又似乎看见商贾们赶着骡子,吆喝着一路前行,似乎还可以听到久远的年代里传来的悠悠马蹄声和阵阵驼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