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

我国开展心脏性猝死1.5级预防(医学前沿)

张海涛 王 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25日   第 14 版)

  近年来,不少国家栋梁、社会名人、商界精英,在风华正茂之时,猝然离世。究其死因,均为心脏性猝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张澍,作为全球首席研究者,近日带领团队启动了一项名为IMPROVE SCA 的全球临床试验。这项临床试验将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医院开展,共同研究1.5级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临床意义。我国有包括北京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25家医院参与其中。

  据张澍介绍,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自然死亡。各种心脏疾病均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中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之首。

  根据目前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我国已有针对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标准和措施。二级预防是对已发生过心脏猝死的患者实施预防,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防治心脏性猝死。ICD和起搏器大小相仿,植入皮下,可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当患者在任何情况下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的电击进行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二级预防手段显然难以惠及整个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被普遍接受并应用的是一级预防标准,这是针对未发生过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实施的预防。一级预防是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者并尽早植入ICD。但在我国,由于ICD应用的医保政策及其他原因,一级预防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更无法满足治疗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需求。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的专家共同提出了1.5级预防的概念。所谓心脏性猝死1.5级预防,是在国际公认的一级预防基础上,再增加四大高危因素即EF (射血分数)< 30%、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晕厥及晕厥前兆等高风险因子。1.5级预防细化了预防标准,有利于根据不同风险科学识别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从而进一步加强防治。

中医辨证诊治妇科肿瘤(健康关注)
我国开展心脏性猝死1.5级预防(医学前沿)
减肥有助于控制Ⅱ型糖尿病( 医说新语)
健康资讯
乳癌治疗引入全程管理理念(健康新概念)
近七成市民膳食脂肪超标(健康互联网)
责编:喻京英 邮箱:fishjingy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