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

青岛的蓝图

追梦海洋,青出于蓝胜于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22日   第 06 版)

  航海博览会

  船舶制造

  深海基地鸟瞰

  青岛海湾大桥

  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区

  制图:潘旭涛

  迎着2014年的第一朵浪花,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迈入了第4个年头。

  2013年青岛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17亿元,增长18.2%,自2009年年均增长18.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7%,较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16.5%,较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自2009年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

  

  海洋产业:确立优势地位

  从特色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这是青岛市海洋产业在2013年中的最大变化。

  自2013年初开始,青岛市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一产领域,青岛市出台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吸引了19家远洋渔业公司来青岛注册,建成和在建远洋渔船达到51艘,稳步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加快渔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青岛市海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增长1.7%。

  在二产方面,青岛市以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主要突破点,船舶海工产业预计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40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7.4%。

  以航运、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最为迅猛,预计2013年青岛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6280万人次,同比增长10%;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国际邮轮母港启动片区邮轮母港码头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同时青岛市完成了“千万平方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工程”建设工作。2013年青岛市海洋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6亿元,增长21.5%,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3%,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4∶5.3∶48.3。

  海洋科研:成果取得突破

  2013年青岛市涉海类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以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推出的“黄海1号”中国对虾、“丹法鲆”大菱鲆等9个海水养殖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审定;以青岛大学、黄海制药等为代表的企业、院所推出的9个海洋类新药取得一类新药证书;博益特生物手术止血材料、明月集团海藻纤维材料、中皓生物组织工程眼角膜等系列产品完成中试。

  此外,青岛市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启动海洋人才云中心建设,成功研发海洋高层次人才项目信息数据库,2013年征集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需求2500余个;新建海洋化工研究院海洋涂料及功能材料和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态养殖技术两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海大微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则成为山东省第三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组织完成首批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阶段性申报,纳入山东省《引才目录》创新类、创业类企业分别占山东省总数的25%和60%,初审通过项目占山东省的40%,引进各类高端涉海人才101人,进一步确立了青岛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洋人才聚集地的战略地位。

  蓝色硅谷:孵化“深蓝梦”

  作为青岛市发展蓝色经济的桥头堡,“一谷两区”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蓝色硅谷核心区目前在建、签约、在谈重点的项目达70余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18个重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天津大学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海洋技术(青岛)中心等10个项目顺利签约,蓝色硅谷核心区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

  2013年,实现了蓝色硅谷核心区全面启动、快速推进、整体突破。

  如今,走进蓝色硅谷核心区,平地起高楼的壮观景象让人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海洋技术国家科学实验室、孵化器、硅谷大厦等项目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众多科研院所的进驻,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科技孵化与创新驱动功能日趋完善,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中心、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和海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已经不再是梦。

  红岛经济区:发动蓝色引擎

  红岛经济区实施了《青岛软件科技城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软件科技城已引进龙头项目20个;同时,红岛经济区内已形成蓝湾创业园、蓝湾创意园、蓝湾软件园、蓝湾药谷等孵化器集群,建成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中科院技术研发园”、“海洋技术研发区”和“青岛国际科技合作园区”等一批创新载体。2013年红岛经济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6.4%。

  邓中翰院士中星微电子项目研发出新一代CPU桥片,“中国芯”诞生在红岛经济区;卢秉恒院士入园组建国内最大的3D打印产业研究院;侯保荣院士研发的海洋防腐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引进的蔡鹤皋院士工作站获批智能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

  翻开红岛经济区在过去一年的“成长”历程,单凭高新技术、蓝色经济的产业阵营,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初步预计,2013年实现总收入245亿元,增长63.3%;工业总产值为88.4亿元,增长42.6%;进出口总额为9.8亿美元,增长88.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4%;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群)4个,在全国10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首次进入前10位。

  西海岸新区:打造蓝色经济升级版

  2013年11月,《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产业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按照规划,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到2020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水平最高的海洋生物研发转化基地。海洋生物产业只是西海岸蓝色经济发展的缩影,西海岸经济新区作为发展蓝色经济的主战场,将持续扩大改革红利,打造蓝色经济升级版。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董家口、中央商务区、国际经济合作区、古镇口示范区4个功能板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200亿元;保税港区整合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保税功能拓展区规划建设全面展开;中德生态园成为国家首个标准化示范园区。2013年西海岸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94亿元,增长20.2%,快于青岛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21.8%。

  西海岸经济新区海域面积、海岸线长度分别占青岛市的41%和33%,是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西海岸经济新区现有船舶及海洋工程企业29家,主要集中在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其中整船制造企业有4家,海洋工程平台企业有两家,船舶配套企业有12家。在建造修船坞7座,其中包括50万吨级船坞1座、30万吨级船坞4座、15万吨级船坞1座、10万吨级浮船坞1座;海洋工程滑道11条,其中包括中海油5条滑道、中石油4条滑道、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两条滑道。该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形成668万载重吨造船能力、50万吨海洋工程钢材加工能力、200余艘修船能力,年销售收入将达700亿元。

  港口及海洋运输物流业方面,规划面积为3.6平方公里的蓝色国际物流产业园列入青岛市蓝色经济区特色海洋产业园。

追梦海洋,青出于蓝胜于蓝
青岛城市规划历史
未来“蓝”中求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