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太极城——陕西旬阳,头枕巍巍秦岭,怀抱滔滔汉江。三千年文明浸润着美丽的太极之城。旬阳县3354平方公里的土地,汉江纵贯其中,境内河流密布,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地。保一江清水送首都,自然成为旬阳的使命和责任。
该如何统筹兼顾?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矛盾如何化解?旬阳又当如何破解现转型升级之困?
“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不动摇,只有牢固树立让青山绿水胜过金山银海的理念,走循环经济发展路线,才能打造出旬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升级版”,县委书记邹俊杰如是说。
循环发展助跑县域经济,富裕旬阳显实力
经济压力大,环境限制多,旬阳如何发展?
旬阳的命脉在于工业,也只有工业才能救旬阳。这是旬阳多年发展实践后总结的出路。2012年,捷报传来:旬阳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亿。2013年,捷报再次传来:旬阳的规模工业产值突破百亿,达到105亿。而十年前的2003年,旬阳工业产值为13.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空白,“零散作坊”是那时的真实写照。十年巨变,印证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
一个山区农业大县,为什么工业产值能够连续五年保持26.6%的增速?县委书记邹俊杰自信地说:“我们坚持以工业强县为核心战略,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县域工业向园区集中,让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快速扩张,实现民富县强目标。
2009年才正式成立的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在短短4年里,迅速崛起为陕南县域工业园区的典范,先后有33家企业入驻,中烟、尧柏、陕汽等18家大集团大公司落户园区。旬阳也由此找到了破解县域工业园区实现循环生态发展难题的答案。
面对繁荣的工业园区,却没有感到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园区内有个锌产业循环产业园区,这里虽然生产锌焙砂会产生大量废气,但现场始终未闻到异味。技术部负责人李春安说,“厂里进行技术革新后,直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供给毗邻的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加工生产纳米氧化锌。同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又被有效回收发电,先供冶炼用能,剩下的低热蒸汽再送到相邻企业供酸解反应用热。”整个过程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
投资7.8亿元的尧柏水泥是第一批入园企业,年实现工业产值7亿,利用余热发电,节约20%到30%的自备电能。而与尧柏水泥一路之隔的平安水泥制品公司,年产5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搅拌,形成水泥生产与深加工产业链,既减少了运输成本,又净化了园区环境。
围绕企业组建、铸件、配件、维修、培训建立汽车产业链,与陕汽集团组建的宝通公司生产专用车的股东保利机械公司生产汽车配件,长江驾校提供驾驶培训,上游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通过亨通公司5万吨球墨铸件进行回收利用。烟厂、大地复肥、尧柏水泥等公司已形成企业内部污水处理闭路循环再次利用,用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邓帮才形象的说法就是“吃干榨尽”零排放。
由污染环境的山区穷县,如今摇身变为生态大县、工业强县。短短三年多时间,旬阳生态工业园已形成8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区,“三废”循环利用年节约标煤34.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5万吨,循环经济效益达7亿多元。
2013年,旬阳大地处处涌动着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工业发展热潮:以陕汽宝通专用车及零配件生产线项目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以矿产采选为重点的矿产产业逐步推进可持续发展;以黄姜、魔芋等生物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生物制品产业有序发展;以水电能源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循环经济念活工业经同时,也念活了农业经。
作为典型的西部山区农业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旬阳县的特点。在这里,分散无序的农业生产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农民增收又很缓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旬阳县县长张益民说。
“畜—沼—园”循环农业模式是典型旬阳模式,主要是依托沼气项目扶持带动,走以沼代燃、以沼促畜、以畜养沼、沼液浇园、沼渣肥田、种养互动的循环发展之路。目前,旬阳建沼气池38796口,发展循环农业示范户29032户,建成小型沼气工程12处。
工业和农业在循环经济的引领下,实现并驾齐驱,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8.27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过16.3亿元和4.6亿元,分别增长8.5%和20%。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同比增15.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0元,同比增长14.03%。
生态文明总揽全县大局,宜居旬阳更亮丽
旬阳有山有水,还被网友评为中国最宜居县城,让每一个旬阳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和满足。旬阳把生态立县作为三大战略之首,可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态度和决心。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荣誉是对旬阳人民最好的奖励。
经济在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驶上快车道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如何走出一条既符合生态文明又实现经济富裕的发展路径?旬阳县委、县政府总结的发展之路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探索了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走进旬阳县赤岩镇的陕西鑫绿林生态养殖场,一只只土鸡悠闲的在林下晒着太阳,一群群健硕的山羊悠闲地在草场上漫步。林下喂养的3.5万只土鸡一经上市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各地慕名前来购买土鸡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而像这样绿色环保的山林经济示范区旬阳还有30个,目前,8个重点园区已具规模。按照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全县发展林下种植2.4万亩,林下养殖1.7万头(羽);积极培育桐油、果品饮料、木材加工、竹产品加工、畜禽加工为主的林产品经营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油桐、拐枣等主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蜀河明文油脂实现产值2亿元。同时,旬阳涉水产业达到1.5亿元。
一方面努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坚决淘汰。过去的5年间,旬阳共淘汰19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8个重点能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尧柏水泥、中科纳米、健兴魔芋等企业通过技改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经过综合测算,实现节约标准煤共计6万多吨,环保约束性指标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超过360天。如今,无论是走在旬阳的农村,还是新型集镇,或者是旬阳县城,都可以享受青山绿水和天然氧吧。
围绕“循环农业、山林经济、特色养殖”三大模式,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设计规划建设园区45个,园区流转土地2.48万亩,建成面积3.25万亩,园区培训农民1.18万人,安置农民就业2800人。
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正式通水,对水源地水质、污染物总量和水土保持三项指标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刚性要求。这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林木采伐,恢复山地植被,保护野生物种,最大能力释放生态效能,有力提升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达到要求,旬阳在保护环境上全力以赴,全年共完成造林9.4万亩,春秋两季全县共投工投劳10.2万个,完成义务植树145万株,坚持“五年汉江绿化”目标,启动实施了汉江沿岸幼林抚育管护,完成汉江绿化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汉江绿化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
目前,旬阳正在稳步探索发展保健休闲产业,开发利用富氧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疗养院、度假村,让优良的生态环境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依托区域自然条件和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镇融入大自然,把绿水青山氧吧留给城镇居民。扩大森林、河流、湖面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伴随着石门镇谌家院子村和吕河镇冬青村被国家列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再次为旬阳的生态文明建设吹响号角,未来的旬阳,以世界唯一太极城的美丽迎接着全国的游客,宜居旬阳,魅力十足。
循环经济实现了强县富民,旬阳县一直把促发展、惠民生作为中心任务,将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针对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给出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幸福有机结合的完美答卷。出生—上学—就业—住房—看病—养老,贯穿一生的点滴都聚集着旬阳民生大餐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