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6日 星期三

家风凝结人生智慧

田晓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6日   第 05 版)

  “不要向别人借钱,向别人借钱将使你丢弃节俭的习惯。更不要借钱给别人,你不仅可能失去本金,也可能失去朋友。”这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戏剧中,老国王向出国留学的小王子的谆谆教导,后来,《傅雷家书》中,傅雷再次以此告诫傅聪,也成为傅雷家风。

  记得去皖南旅游,在胡适故里绩溪,听过一个有关徽商的故事。当地以前有句名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小伙计出门前,老母亲总会让他带上3根绳子,叮嘱道:“一条爬山涉水,不畏艰难;一条助人为乐;最后一条讲究信誉,做买卖哪怕自己赔了,自杀而死,也不能坑人。”这就是徽商的家风,也是徽商成功的秘诀。当我在黄山脚下的黟县、歙县,看到一幢幢高高耸立的牌坊、祠堂时,更对徽商的家风敬佩不已,徽商心中除了挣钱,更希望光宗耀祖。于是,在他们花毕生心血建造的宅院里,到处流传着“家风”的印记。与其说徽派建筑是一道风景,不如说是人生智慧的结晶,是家风文化的有形传承。

  有什么样家风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位美国大亨这样教育他的儿子。有一天,他对幼小的儿子说:“跳下来,我接着你。”结果,儿子踏空,被摔得哇哇乱叫。这位不伸手的大亨教训儿子:“不要相信别人的承诺,即便是你的亲人。”可想这样的家风教育出孩子会有怎样的人生,即使富甲天下,也会整天生活在“不信任”的恐惧中。

  家风也就是家教,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教育,进而终身受用的行为处事准则。中国人一向以“尊老爱幼、知书达理、乐善好施”的清白家风为荣,在胡适故居纪念馆里挂着一幅胡适亲笔手书的“努力做徽骆驼”的条幅,徽州不产骆驼,此乃喻徽州人正义奋斗、宁死不屈之性格。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金声(字正希)抗清被俘于绩溪丛山关,他密令部属退守皖、浙边界的深山里,利用地形,封锁四岭,不降异族,要做“徽骆驼”,意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任劳任怨,跋涉不止的精神,“徽骆驼”之名由此不胫而走。这是在胡适年幼时因贪玩逃学被母亲痛打后,母亲一夜长涕,警醒了胡适,面对寡母弱子,只有自强不息,求学上进,才能报答含辛茹苦的母亲。从此,胡适就变成了一头学海跋涉的“徽骆驼”。正是徽骆驼精神和现代文明的融合,才造就了“集35个博士头衔于一身”的胡适传奇。

  在皖南有许多家庭与胡适家风相同,胡适曾把徽州人拼搏进取、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比喻成“徽骆驼精神”,“徽骆驼”逐渐成了徽州人的代称,也成为徽州人顽强、勤奋、开拓、进取的精神象征。

  家风成为了民风,我国布依族认为:“家教不严,祸害子孙。”因此,布依族年轻父母总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行为规范,以慈爱的态度尽量用身教让孩子潜移默化,不让孩子染上骄、懒、贪的坏习。他们教育儿童的“担子要捆紧,做事要懂礼”、“憨人不读书,读书人不憨”等家教格言世代相传,形成了勤劳好客、知书达理的民族风尚。

  旅游访家风不失为好的选择,在旅行中,我们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古村家风,不仅开阔了眼界,还陶冶了性情。

家风流淌着一个民族的道德血液
“家风村”赏联
“六合院”中家风“和”
家风凝结人生智慧
布依族家教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