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台湾内斗加剧 签约遥遥无期

“反服贸”给台湾留下烂摊子(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王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4日   第 03 版)

  (图片来源:百度网)

  占领“立法院”24天后,台湾的“太阳花学运”于4月10日退场。与民进党关系密切的学运领袖们,如英雄般被抬出场外。表面上,学生和民进党赢了,马当局输了,两岸服贸协议成了牺牲品。但从长远看,这场运动没有赢家。不仅台湾经济距离全球化又远了一步,而且可预见的是,在民粹之风继续抬头、政治内耗愈发严重的大环境下,台湾的未来将面临更多难题。

  “碰不得”的学生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攻占“立法院”,甚至冲进“行政院”,在民主地区都是不正常的行为;学生必须透过既有法律途径表达意见。他还说,“服贸”是个好协议,不签“可惜了”。这是来自第三方的客观意见。

  学生占领“立法院”违法,“立法院”和台当局本来可以动用警力驱散。但“立法院长”王金平基于政治考量不愿做,台当局则是“不敢”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台湾近年日益浓重的民粹气氛,让凡是打着“民意”、“人权”、“保护台湾”等旗号的行为都有了天然不可挑战的正当性,尤其当这些旗号由“天之骄子”大学生们扛着时,就更是如此。

  近两年,台湾当局所推的所有重大政策几乎都遭到猛批,包括继续兴建核四电站、调升油电价格、调高证券税等,这些政策几乎都有不得不出台的理由,但却因侵犯民众的短期利益而被痛骂。这种氛围下,骂当局、骂马英九成了显学。“太阳花学运”虽然以“反服贸”为名,但反马、反两岸交流才是真正潜台词。

  台湾民粹风气的形成,固然是民进党多年来努力煽动的结果,也跟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密切相关。以“不统”打头的政策宣示,似乎暗合了民进党强调的所谓“台湾主体性”概念。相关调查显示,马英九执政数年间,岛内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的比

  例持续升高。

  国民党权争又激化

  “太阳花学运”除了重挫马英九当局的执政威信,还让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之争进一步激化。台“立法院长”王金平在“学运”最后关头突然出面喊出“先立法,再协商”,这一事先未经国民党内部商议的表态,让国民党彻底陷入被动,也让服贸协议的通过变得遥遥无期。

  王金平所谓的“先立法”,指的是先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法案。且不论这一法案有无存在必要,光是目前提出的讨论版本就有10个之多,民进党提出的版本更是开宗明义以“两国论”打头,如若通过,则意味着以“一中框架”为前提的两岸协议从此不必再提。

  台湾“立法院”国民党占多数席位,按正常程序,所有国民党提出的方案都将过关。但是,台“立法院”有其特殊行事逻辑,实行的是“朝野协商制”,每遇重大问题,两党要先坐下来协商,达成协议后再去“立法院”,该抗争该打架照演不误,最后再通过事先协商好的结果。

  去年,马英九发动奇袭,开除“立法院长”王金平党籍,用意即在于让“立法院”能够更顺畅地贯彻国民党意志。王金平跟绿营关系良好,他坚持不动用警察权,以至民进党在“立法院”的暴力抗争,变成足以跟国民党多数席位长期抗衡的利器。

  此次王金平“掀桌”反击,把马英九再次逼到了墙角。学运退场的同一天,国民党表示对王金平党籍案继续提起上诉。岛内媒体指出,没人相信这只是个巧合,马英九要巩固领导中心、避免党内分裂进而避免权力跛脚,只能选择上诉一途。

  民进党也在丢分

  学运表面上看好像对民进党有利,但其实不然。学运领袖无不是民进党的党员与党工,学运成了民进党街头暴力的延续。民进党的“台独”图谋在学运中暴露无疑。这也让两岸更进一步地看清民进党的本来面目。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看来只是喊喊口号,混淆视听,糊弄民众,骗取选票。过去的反ECFA、“逢中必反”已让民进党尝到了“大选”败于“最后一里路”的苦果,此次的暗中操弄,对民进党的2016选举而言,同样是减分而非加分。

  岛内媒体评论,学运的本质,其实是被政治集团操纵的运动,它只是台湾政治恶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撕裂社会,制造新的对立,造成台湾动荡,对经济社会发展毫无益处。民粹、恶斗、分裂和内耗,将导致台湾持续空转,造成更长远的损失。

岛内各界正面看待“李萧会”
“反服贸”给台湾留下烂摊子(记者观察)
两岸协议没有重谈的先例
新闻图说
看台北如何狙击雾霾(宝岛万象)
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
台湾出现年轻薪贫族
责编:王平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