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历史上,美丽青岛是多面的。她既有碧海蓝天的先天优势,也有热情开放的性格,还有改革创新的魄力。
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不是为了消除“乡愁”,而是以人为中心,从城市发展短板入手,统筹城乡,促进城乡一体化。
面对新型城镇化这一课题,青岛近日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探求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强调,在规划中要严守红线、绿线、蓝线、黄线、紫线、橙线、黑线,让其成为保护城市风貌的“高压线”,传承好青岛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青岛城市风貌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七条底线”是什么
古语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青岛规划新型城镇化坚守“七条底线”,这些“底线”具体是什么?
严格控制用地红线、建筑红线;要有绿线意识,把绿地、生态范围牢牢控制住;要有蓝线意识,严格把握海洋、湖泊、湿地、河流的控制标准;要有黄线意识,严格控制基础设施用地;要有紫线意识,严格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橙线是对城市重大危险设施安全防护范围的控制;黑线是指安全生产区域控制线……
青岛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实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严格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具体到落实,青岛提出,将加快推进大沽河生态轴带、世园生态新区、浮山生态公园建设,大力开展植树增绿活动,拓宽城镇绿色空间。加大城镇水污染治理和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锅炉,加强对现有污染企业的升级改造;加强城市建设扬尘、裸露土地绿化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
坐落于青岛即墨西北部的普东镇是守好底线的示范城镇之一。
这里正在规划中国首屈一指的“太阳能小镇”。通过太阳能综合解决方案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流转出来30年,在村庄附近建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棚顶太阳能发电,棚下搞设施农业。农民流转土地有地租,打工有工资收入,成为农场工人。这种改造方式,不仅没有让农民减少土地,反而增加了土地,并把一般农业提升成设施农业。
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方式不同,青岛各个地区都在守好底线的同时,谋划长远发展。
与即墨普东镇相隔不远的平度同和街道,新型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早在2008年,该街道就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与此同时,莱西也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院,完成了以姜山镇和李权庄镇为主体的姜山新城初步方案规划,将打造胶东半岛轻工业基地;在有着明显工业优势的胶州李哥庄镇,制帽、建材、食品加工、假发、木器等五大传统产业欣欣向荣,最近几年,风力发电、电子、船舶配件等产业也相继开始到李哥庄镇“落脚”……
底线思维上建特色城
守好底线的意义在于,对整个城市的格局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城乡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让城乡宜业更宜居。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青岛坚持尊重历史、传承文脉、顺应自然,坚决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面。青岛坚守城镇化特色,传承城市风貌特色,保护生态特色,体现人文特色,留住乡村特色,促进自然与人文、现代与传统、城镇与乡村相交融。
青岛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青岛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目前,青岛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层次清晰、核心突出、功能增强、组团发展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保障逐步消除;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融合发展。
今后5年,青岛市将凸显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的中心城区核心引领功能。作为未来的“青岛核”,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这里聚集,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50万左右。
青岛大力培育小城镇。鼓励大企业到小城市试点镇和省级示范镇开发,提高小城镇建设品质。到2020年,李哥庄、南村、姜山、蓝村、泊里、新河将建成人口10万以上经济繁荣、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此外,青岛市还将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制度,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型、传统建筑型、特色景观型、乡村旅游型的特色村庄。
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
要想守好底线,兼顾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必然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去年以来,青岛提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一带一路”东方枢纽港城市,如何将新型城镇化与这些融合起来?关键也在于做好“人”的文章。
未来,青岛将紧紧围绕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中心城区、县市驻地、重点镇和重点功能区为主要载体,以都市圈为主体形态,以产业发展、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实施全域统筹战略,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城镇格局,全面提升城镇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关键。
对此,青岛的应对方案是: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解决好“进得来”的问题,充分体现身份公平、待遇公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住得好”的问题,让市民在城镇生活更舒适、更便利,提高城镇宜居幸福程度;解决好“融得进”的问题,把基层建设作为城镇治理的关键,把社区建设成和谐家园。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集约发展,这些词汇既是新型城镇化的举措,也是其目的。做到这些并非易事。
10条千亿级产业链、10个千万平方米高端服务业工程、十大现代服务业工程、传承发展“老字号”商脉、扶持发展总部经济、特色农业,这些解决的是青岛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优化城市创新软环境,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打造蓝色人才高地,这些是青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方式;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据中心,实施智慧民生应用体系,推动的是“智慧青岛”建设;完善现代商贸功能支撑体系,实施电子商务引领发展、国际货物贸易提升发展、国际转口贸易突破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跨越发展、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五大行动计划”,目的在于将青岛建设成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对于青岛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强调,要突出“五个坚持”,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坚持全域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增强城镇化内生动力;坚持基础先行完善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管理创新提升城镇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