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交通运输部海上搜救和救助打捞专家表示

海上搜寻还要持续较长时间

本报记者 鲍 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05日   第 04 版)

  四月三日,千岛湖舰对在南印度洋搜索的井冈山舰进行补给。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摄

  马航MH370飞机失联已经28天了,海上搜救已经转移到全世界海况最恶劣的海域之一——南印度洋,搜救进展如何?何时才能找到MH370?

  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挥协调处处长卓立、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杨晓仁,他们认为,在马航客机国际调查组推算的疑似海域,尚未找到任何与客机有关的疑似物体,飞机黑匣子电池即将耗尽,疑似海域进入秋冬季节,在该区域搜寻MH370可能将持续较长时间。

  卓立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都绝不放弃。

  ◉ 黑匣子电源即将耗尽

  “信息有限,是搜寻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卓立说,目前海上搜救的主要工作是搜寻客机。

  现在,人们对捕获黑匣子信号最为期待。一般事故发生后,黑匣子仍可向外发射定位信号,如果能够捕捉到这一信号,就可以准确知道黑匣子的所在。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借用了拖曳式声波定位设备和无人水下航行器,一旦发现海面残骸、通过重建溯源模型倒推出疑似坠海区域,便立即前往黑匣子的疑似入海区域进行海底探测。令人担忧的是,黑匣子电源的设计使用时间是30天。从3月8日至今已经过去28天,一旦黑匣子电池耗尽,这一重要线索就会中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疑似海域找到飞机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卓立表示。

  ◉ 疑似海域海况恶劣

  现有条件下,搜寻十分艰苦。目前,在澳方分配的搜救海区,我方10艘舰船作为水面搜救的主力每天在大约2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水域搜寻。假如飞机在空中发现疑似物,舰船往往需要航行上百海里、耗时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疑似物可能已经漂远。

  据了解目前锁定的疑似海域位于南印度洋,是全球海况最恶劣的海域之一,被称为“咆哮西风带”,远离商船航线,水文资料也不多。该海域水深浪高、风力强劲,特别是冬季,每年4月到10月,浪高达到6米,最高时可达到15米。

  我方派出的10多艘舰船从3月8日出发以来,连续作战近一个月,不少船是从海上值班待命点直接出发,南印度洋海域风高浪急,人员体力消耗极大,已经十分疲惫。

  ◉ 尚没有飞机坠海直接证据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尚没有飞机坠海的直接证据,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搜寻和核实飞机残骸,打捞专家、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杨晓仁说。

  声纳等先进技术为何不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杨晓仁介绍,“即便飞机是整体坠海,要在三四千米深的海底、在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找到几十米长的飞机,也是大海捞针,何况还不知道针在哪里。”他说。

坐着动车去踏青
海上搜寻还要持续较长时间
逾3000万人网上祭先烈
黑匣子为何还没找到
《强掳中国赴日劳工名录》上网
苏州首颁“单独两孩”准生证
义乌牡丹迎客来
责编:陈劲松 彭训文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