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创客,让奇思妙想变现实

王双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05日   第 03 版)

  一名“创意空间”创客用各种奇特的材料制作首饰
  来源:联合早报

  你是否想象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利用手头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独特的桌椅;或利用能够找到的原料,手工生产护肤品;或利用当地食材,创制一些健康美味的奇特美食。

  近日,《联合早报》报道的新加坡恭锡街上的“创意合作社”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么一群 “创客”,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他们乐此不疲,并将此作为时尚。

  如果说“创意合作社”的这群创客不够典型的话,那么,利用现代技术如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数字工具等创造出具有“奇异”功能物品的创客算是典型了。

  典型的创客最初源于“硅谷”。“硅谷人”都崇尚“车库精神”,他们敢于将想法在现实中立体化,在类似“车库”的空间里将创意“制作”出来。

  随后,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1981年在柏林诞生,它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平台,里面有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基础设施,创客们聚集在这里,分享思想、技术,最终,把好的创意转化为新产品。

  2007年,美国“创客之父”米奇·奥特曼在旧金山Noisebridge成立了一个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创客空间。这里聚集了大量懂技术、爱创新的创客,他们利用创客空间提供的生产设备、知识、产品孵化平台,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

  北京中关村梦想实验室4层的“创客空间”于2011年成立,在这个最初只有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也集聚着一群创客。他们大多衣着平凡,却是一群怪咖:喜欢开源硬件arduino,热衷于编程,整天和芯片打交道。他们是一群创造者和改良者:无论实际材料是食物、衣物还是小器具,都可以改造成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虽然有些产品用途极窄,只能满足个人爱好,并且大部分不具有商业价值,但他们以此为乐。

  努力将个人创意变为现实,在全球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截止2013年,世界上的创客空间已经有1300个,这里聚集着无数对个人爱好极致追求的创客。

  创客所采用的手工制作方法看起来或许有些“原始”,但却蕴含着宝贵的内涵——积极创新,并且这种创新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创客们利用先进的科技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也许,这些一开始只是满足个人兴趣的产品和技术很快被人们加以利用和改造,成为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克里斯·安德森将创客运动誉为新工业革命或许不无道理。

全球金融风险正在上升?
简讯
图片报道
创客,让奇思妙想变现实
安倍“强军梦”,仅是一个“梦”!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