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清明节又将如约而至。在多地,与往常相比,今年的清明节,“文明、绿色、低碳、生态”成了关键词,民众采用新的祭扫和殡葬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生态安葬受青睐
4月3日,广西南宁的一家汽车经销公司在市区邕江畔发起公祭活动,现场放生鱼苗,并邀请高僧到场为民众开光物件。以小鱼寄托哀思,不失为文明祭扫的一个新形式。
北京市西城区,准备清明节当天在陶然亭举行“丰碑颂”2014清明陶然诗会,以诗歌朗诵的方式,诠释清明节追忆先贤、缅怀先烈、踏青赏春的节日文化内涵。北京市大兴区则打算组织区内文学爱好者,以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热爱大兴为主题,开展征文及诗歌朗诵会。
在安徽淮北,一些公墓打出“无烟祭扫”的口号,以响应“低碳过清明”的号召。市民们在进入这些公墓前,都会被劝导把手中的纸钱、鞭炮兑换成公墓管理方提供的鲜花。
除了实地祭祀,今年“手机二维码”祭祀也受到欢迎。其做法是,在墓碑上贴一个二维码,手机扫描后进入后台,那里有一个存放逝者信息的网络空间。这样既拓展了墓碑信息量,也便于后人对逝者进行缅怀。
湖北、江苏均出现了多家经营“二维码墓碑”的公司。“我们年轻人没有太多时间,二维码墓碑用手机一扫就能上网‘扫墓’,不受时空的限制,很方便,也相当环保。”一位湖北的黄姓顾客表示。
心意比仪式更重要
而在祭祀品市场,今年诸如鲜花、盆栽之类的祭品正逐渐被民众接受。
“这个菊花盆栽比较便宜,而且能开好多天,比买那些纸制品回来烧掉划算多了。”青岛市民胡先生的话语,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
“今年瓜叶菊和小型菊的盆栽卖得好,售价都比往年贵两成。”一家花店店主对生态祭祀的热潮感同身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祭祀,我们的销量增长了不少。”他说。
在江西南昌,一些“赶时髦”的传统祭祀品——纸糊的苹果手机出现在市面上,可真正购买的人却不多。
广东中山的刘老伯,则延续了传统,采来一把柳枝,插在自家门口和祖坟面前。当地《香山县志》载:“三月清明,插柳。”刘老伯介绍说,以前大家是采摘柳条,编织后戴在身上。后来大家不希望破坏刚刚发芽的柳树,于是改“戴柳”为“插柳”。
湖南岳阳市殡仪馆馆长王简表示,清明节的意义在缅怀先人,因此,真诚地表达感情,比烧几件“时髦祭品”更重要。
民众愈加接纳生态殡葬
今年3月中旬起,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关于清明文明丧葬、祭扫的意见和倡议书,号召民众摒弃不良丧葬习俗,拥抱绿色、生态殡葬的新风尚。在甘肃,多地呼吁民众自觉移风易俗;云南昆明提出“低碳祭扫、厚养薄葬、节俭环保”的目标;湖北孝感则向市民倡导生态祭奠方式,强调“节约俭朴、安全平和”。
日前北京市政府发布的《清明节服务工作方案》指出,要抓住清明节这个契机,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大力推广生态殡葬。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介绍说,北京民政部门已不再审批通过非生态墓地,而将进一步对生态安葬方式的政策、标准进行研究,让墓地面积小型化、标准化。
在其他地方,民众也越来越接纳生态殡葬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