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自诩的“自由世界的领袖”,一个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君主国。美国与沙特,一对貌似不和谐的盟友,让世界更能看清美国外交的逐利本质。
3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访沙特,与国王阿卜杜拉相谈甚欢。奥巴马此行被普遍解读为“修补篱笆”,不过,没有人看好他此行的效果。
美国与沙特,几十年的“好朋友”了。二战结束后,美沙便走得很近。美国需要沙特的石油,沙特进口美国的武器,双方一拍即合。不管双方存在多大差别,“利益”二字把他们仅仅拴在了一起。打着“民主”的旗号四处招摇的美国似乎从未觉得拥有沙特这个盟友有何不妥。有的分析甚至指出,在对外交往中,美国可能“更喜欢专制独裁国家”,因为在这样的国家,美国只需要“收买”一部分人就可以把这个国家“搞定”。“盟友”究竟是不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对美国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证美国的国家利益。
所谓“阿拉伯之春”冲击了中东地区的固有秩序,在新的权力格局形成过程中,沙特对美国越来越失望。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画下的“红线”渐渐变“粉”终至变“白”,看着美国与伊朗的关系缓和,看着美国毫不留恋地抛弃多年的“盟友”穆巴拉克,沙特明白美国不再是那个敢派兵数十万把萨达姆的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的美国。
此轮中东动荡加强了“什叶派新月带”的势力,伊朗、叙利亚、伊拉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让逊尼派为主的沙特备感威胁,而美国的表现则让沙特意识到“大哥”或许已经指望不上,自力更生才是正道。于是,沙特忙着安抚自己的盟友——约旦、黎巴嫩、巴林,忙着向黎巴嫩政府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遏制伊朗代理人——黎巴嫩真主党的势力,忙着向叙利亚反对派输送援助、誓把巴沙尔拉下马,忙着宣布把穆兄会列为恐怖组织……
不过,或许沙特还抱有一线希望,渴望“大哥”终能在关键时候“拉兄弟一把”。总之,奥巴马终于踏上了沙特的土地。但是,这可能最多是个安抚的姿态。毕竟,双方会谈中涉及到的伊朗问题也好、叙利亚问题也好,美方的表态实在了无新意,相信不会有人认为美国的中东政策会有根本性改变。
沙特应该有心理准备了。曾经把美沙紧密相连的纽带——石油和武器,如今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无论是美国本土的页岩石油还是有可能流入市场的伊朗、伊拉克石油,都让美国对沙特的石油依赖大大减少。在武器销售方面,根据英国简氏信息集团的报告,印度2013年从美国进口了价值19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超越沙特成为美国武器最热情的买家。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穿越时空,这句话依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