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25日 星期二

从资源到研发 伊利海外战略画出“微笑曲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25日   第 06 版)

  伊利集团与瓦赫宁根大学签署协议

  早春三月,东风送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这让“创新”和“研发”再次成为了舆论热点。而一个与之呼应的事实是:很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结出了创新的“果实”。比如,就在中国“两会”召开前一周,中国乳业的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在荷兰成立了。

  “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乳业全球化从资源端上升到研发端。”在2月25日伊利集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同成立欧洲研发中心之后,乳业专家陈渝的这句评语被媒体反复引用。那么乳业上升到了研发端究竟意味着什么?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又将怎样对全球乳业格局发挥影响呢?

  乳业的微笑曲线

  所谓资源端与研发端之说,来自于产业经济学的一个理论,也即微笑曲线。所谓微笑曲线,说的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微笑曲线从左至右分别是产业链上的研发环节、制造加工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而从价值链来看,左右两个环节附加值更高,曲线两端朝上,形如微笑的嘴型。我国企业要走出去实现产业升级,还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就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提升。

  中国乳业早就是全球化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国际前50强的乳企都已经在中国安营扎寨,而中国乳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国际合作非常深入,国际竞争也同样激烈。

  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伊利先是通过奥运和世博完成了品牌的升级,如今又开始瞄准研发环节进行全球升级,“研发端”和“品牌端”对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球布局“三步走”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过,伊利的全球战略有三步:第一步是积聚全球的品牌能量;第二步是建设全球化的产业链体系;第三步,就是进行全球的渠道建设。这三步,正是从国际产业链中间的基础环节向全球产业链两端的“制高点”升级的过程。

  这些年伊利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介绍,早在2007年,伊利就开始了全球化的试水。那一年,伊利向埃及出口28.8吨黄油,这是中国乳企第一次向传统畜牧业国家出口这样大宗的乳制品。而通过这次试水,伊利感到的是树立国际化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之后,伊利经过一系列的国际品牌塑造,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目的是做价值链的高端。

  2013年是伊利海外合作的全面爆发年。在短短的半年中,伊利先后在新西兰投资奶粉项目,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达成战略合作,与意大利斯嘉达达成战略合作,在美洲、大洋洲、欧洲都有项目。

  “全球织网”带来战略收益

  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个季度,伊利的营业总收入达365.7亿元人民币。而其在2014年年初发布的年报预增公告则显示,其2013年全年业绩预期在食品板块个股中排行前列。

  这只是一眼看得到的收益。其实,无论资本市场如何看待,伊利建立欧洲研发中心最大的意义,还是对中国乳业整体的提档升级。

  在华尔街日报财经板块《伊利升级海外研发系统》一文中,对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的成立背景、前因后果作了分析。该文认为,中国旺盛的市场已经是全球乳业的中流砥柱。这次伊利海外战略的升级,为中国的乳业全球研发打通了新的通道。

  美国广播公司ABC则将报道重点放到了全球科技创新上,他们对比了美国的硅谷,表示欧洲食品硅谷迎来了首个来自中国的研发中心,这是全球食品研发领域的重要信号。

  实际上,更受业内人士关注的还有欧洲研发中心成立的时间点。

  该中心于2月25日在荷兰成立。这一时间点恰好选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欧洲四国一个月前。这一时间点的巧合,让人们不得不从中荷甚至中欧的角度,重新审视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的意义。也让人对于其实质性的研发成果,增加了一份期待。

  相信,无论成果最终如何,凝结两国智慧的技术结晶,对于双方来说都将是一件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喜事。

  (张露)

北方火电输入湖北
从资源到研发 伊利海外战略画出“微笑曲线”
奉化公司“贴民心、解难题” 服务海塘用电获赞誉
全面加强入网设备首检 确保健康上岗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
德清县供电公司“现场把脉”打造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