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

“拍戏不用剧本”究竟是谁的错?

吴学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21日   第 07 版)

  近日,宋丹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拍戏不是拍剧本”的观点,在编剧界引起很强反弹。这一波论争,不仅牵涉到了宁财神、于正、六六等多位编剧、导演,也由此揭开了中国电视剧生产方式的重重问题。

  无疑,编剧队伍良莠不齐是造成“大腕”无奈改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剧本品质差,台词缺乏生活,一些编剧胡编杜撰引得演员不满。资深演员往往会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只能自己动手改戏,毕竟没有人愿意和烂剧纠缠在一起。问题在于,改戏到底是基于什么?如果是“谁名气大谁说了算”,就是一种歪风,无论改与不改,都是问题。这里,关键是一个尊重问题。首先是编剧和演员的相互尊重。影视创作是很主观的,不可能制定一个规范,明确一个剧本可以改多少、不可改多少。只有编剧和演员相互尊重,才能取得最大公约数。

  尽管大家口头上都异口同声喊着“剧本乃一剧之本”,但实际上,编剧仍然是整个链条中最缺少话语权的角色。他们就像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浮游生物,既无足轻重又极度被需要,因为位于顶端的食物链的那些明星们,必须不断地、暗暗地依靠他们“喂食”才能屹立不倒。知名编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汪海林认为,剧本好坏难界定是因为缺少公认的评价机制,“美剧、韩剧是拍编剧心中的故事。咱这儿,是要求编剧完成老板心中的故事,或导演心中的故事,或演员心中的故事。所有纠纷都源于此。”确实,在日韩、欧美整个电视剧生产环节中,编剧是真正的创作者,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笔下的角色选择自己心仪的演员。

  每年奥斯卡颁奖礼,我们都会看到“最佳编剧”这个奖项基本位于倒数第三项颁发的位置,它后面是“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前面无限远的地方是最佳男女演员等表演奖项。这充分说明成熟的电影工业是如何看待创作岗位的,编剧利益不仅体现在署名和片酬上,更体现在统摄作品制高点的灵魂位置。

  剧本很重要,但没有不可改的剧本。这一段时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大热,很多人就此说事,认为韩剧很重视剧本,编剧很有话语权。这是确凿无疑的。但韩剧的剧本也并非不可更改。一个细节可以证明。韩剧有时会就剧情走向征求观众意见,最终的结尾甚至是“观众说了算”。这是讨好观众的一种做法,这也说明剧本并非不可更改。更何况有些演员确实很有才华,在拍摄中有自己的思考、思想,适当更改剧情乃至台词,实为锦上添花,改改并无大碍。

  类似宋丹丹这样爱改剧本或者现场创作的演员不在少数,像陈道明、李保田这样的大腕级演员改剧本,常让剧情锦上添花。如在拍摄《神医喜来乐》期间,李保田每天都会根据剧情需要修改剧本,让观众看到了最精彩的剧情。但确实也有一些演员怎么高兴怎么来,把剧本改糟了,把戏演砸了。经他们改过的台词就像口水,毫无营养,属于货真价实的肥皂剧。

  在中国现行的影视剧制作环境中,剧本的作用被演员、投资方等各个环节冲淡了。这或许不是演员的错,也不是导演的错,而是整个影视剧市场生病了。时下,购买方看演员才买电视剧,制作方得看购片方的好恶,剧本得跟着制片方修改。到最后,所有参与创作者都在迎合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影视作品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剧本的质量,其次是建立一个优秀剧本的评估体系,而不是谁强势谁说了算,第三是推动电视剧市场更加专业和理性。这或许是值得整个业界认真反思的事情。

小荷已露尖尖角
明星为何屡屡失范?
“拍戏不用剧本”究竟是谁的错?
一周热词
责编:郑娜 邮箱:zhengnahw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