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看,福州是个狭长盆地,水量充沛的闽江穿境而过,曲折的海岸线形成诸多良港和海岛。西有闽清闽侯,北有连江罗源,东南有福清长乐,构成一个开着口子的大圈。
这些原本山水阻隔的区域,形成一个有机联动的经济圈,扎根在闽江口。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格局基本形成,圈的主体是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其中工业加快向以江阴、罗源湾为重点的“南北两翼”集聚。联通各方的陆海空交通形成“铁公机港”大网,将“群”与“点”密切勾连。
“圈”起的金三角
闽江口经济圈依托的中心城市福州,张力在扩大。旧城在改造提升,“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新城在加快拓展,重点建设了金山新区、鼓山新区、上街大学新区等,现正快速推进马尾新城建设,马尾从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宜居宜业、开放现代的新市区转变。这个“圈”里的县域经济也冒出“小小龙”,福清、长乐、闽侯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闽侯、罗源进入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圈”的形成与壮大,源自大开放催生的开发建设,催生了一批支柱产业,诞生了“大家伙”,捷联电子,液晶显示器全球产量第一;长乐,全国最大的纺织化纤产业基地;福耀玻璃,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出口基地……当下这个经济圈更加活跃,“园港联动”推动转型——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海峡软件新城、可门港工业园区、福清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福州已形成3个千亿产业集群、4家百亿企业,工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变。
由福州国际招商月演变升格的“海交会”,加速了经济圈的生成和提升,对福州发展居功至伟。每届海交会,均签订一大批央企、外商、民企投资项目。
这个金三角,最大的亮色当数各具特色的园区。在这里,“公办、民办、侨办、联办”的园区都有,它的作用不限于工业生产,而是成为招商引资先导区、主导产业聚集区和城市建设样板区。
以开放的眼光看闽江口,圈还连着圈。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铁民认为,闽江口进一步提升“圈”的竞争力,还要主动开放三个圈,一是主动对接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开放,二是利用福建省出台的“福莆宁同城化”,使区域更大,资源更丰富,劳动力更充裕,项目更多,三是扩大海峡经济圈,积极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合作。
蓝色经济是“圈”里一个新亮点。福州海域总面积与陆地相当,有海岛800多个,福州市紧紧抓住福建全省建设海峡蓝色经济实验区的机遇,全面启动建设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它地处福州东南部、兴化湾北岸,规划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园区将积极争取、主动承接台湾高端临港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高起点建设滨海城市新区和蓝色经济密集区,5年内将投入200亿元,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预计2020年园区产业增加值达420亿元以上。
“圈”的内生动力正在强化。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认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当前要加快构建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从单个单点项目引进向产业链整体招商转变,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
“群”聚闽江口
这个金三角圈里分布的,是星罗棋布的产业集群。
福州的12大工业园区,到“十二五”末累计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6%,开发区及园区的集群效应,已经显现。
洪宽工业村,著名侨领林文镜在家乡创办的全国第一个侨办工业村,因台资企业集聚,被称为“台湾村”。台湾机电园、铝产业园、综合工业园等园区,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地。100多家企业“群聚”在一个村里,是福州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一区七园”的福州高新区,已将福州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并入,2012年工业总产值600多亿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了新大陆、星网锐捷、华映光电、福建晶体、瑞芯、上润等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拥有深水良港的江阴半岛,港口、产业、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江阴工业集中区当年是两个倒闭的盐场,现已形成五大临港产业的雏形。其中福州市重点打造的化工新材料专区,是福建四大化工园区之一,目标是年产值千亿的产业群。
福州保税港区是全国唯一直通铁路的保税港区,记者现场所见,这一带滩涂填海正在长出新地,深水码头一片繁忙。2013年前9个月,集装箱吞吐量达60万标箱,国际物流完成13亿美元的贸易额。令人兴奋的是,国务院批准在此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催生一个新而时尚的业态。港资的银河国际汽车园总投资近50亿元,正在变营运边建设。银河国际董事陈躬标告诉记者,他们经营汽车进出口的整个链条,立足福建,覆盖华东华南,方法是先在全球采购汽车,顾客在展示厅选中车辆,可立即订货,报关、上牌照、交保险、税务及金融服务,都可代办,顾客买进口车,就像到了国外的汽车超市。
福州的机场在长乐,长乐市在不断完善滨海、航空港、闽江口三大工业集中区的同时,重点推进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2013年临空经济区可完成工业总产值550亿元。
福清市较早把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作为重点,他们引进了韩国LG公司、台湾英业达集团、台湾亿光电子等国际知名企业与香港冠捷投资公司合资设厂,福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如虎添翼。
闽侯县的“群聚”,如同众“星”捧月 。他们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目前已培育了汽车、机电两大超百亿产业集群。这里的东南汽车城是海峡两岸同胞精诚合作的产物。2003年,东南汽车与日本三菱合作生产“菱帅”轿车,2006年三菱汽车正式入股东南汽车。东南汽车还加强与道奇、克莱斯勒等国际品牌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造车经验与整车工艺,并导入30余家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准的汽车零部件厂,紧密环绕于东南汽车主机厂周围。
在ECFA的背景下,福州围绕“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提高开放型资源的集合力。榕台合作也风生水起,海峡金融商务区引入了新的金融业态,海峡电子商务基地也应运而生,福州“先行先试,精彩可期。
“铁公机港”把榕“网”住
老一代福州人说起昔日的交通,曾发出“闽道更比蜀道难”的感慨。一位农村妇女说,年轻时她把鸡蛋送到镇上去卖,要挑着担子走一天的路。“现在老家的公路修起来了,路通了,出门越来越方便了。”
在闽东,以海空港、综合运输枢纽为依托,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两纵三横”交通体系,打造成“畅行福州”。
入闽投资20多年的福州市台商协会会长蔡圣,最大感受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他说以前从福州到上海要转火车,现在有了动车、高速路,去宁德原来4小时,现在1个多小时。福州作为省会城市与全省各地十分通达,与台湾也形成“一日生活圈”。台商可以在台湾早餐后去机场,下午两点福州公司上班,晚餐回台北吃。“现在两岸航班因为飞航情况报区还不是走直线,将来进一步截弯取直,哦,那不得了的快!”
这是一个立体之“网”,福州相继建成开通了温福、福厦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30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福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四小时交通圈”。在中心城区,宽8米以上道路达870公里,福州地铁1号线已全线动建。港口海运方面,福州港被列为国家沿海25个主枢纽港之一,现拥有生产性泊位129个,年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已开辟国际班轮航线27条。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70条,通航国内外54个城市。
2013年9月通车的向莆铁路途经福州市。此前,湖南、江西的货物由于路途的原因,多数不会选择福建的港口。有了向莆这条高速铁路干线,形成“武汉南昌—福州与湄洲湾”的对外连接大通道。福州一带的深水良港拓展了腹地,正加快对接,争取江西等内陆省份更多的物流业务。
“铁公机港”联动,“速度经济”给福州带来新的创业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