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暖花开时节,福建省武夷山山野空气格外清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城里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近日,笔者在武夷山大安源景区入口广场看到,几个从江苏、浙江来的旅游团正有序进入景区游览。坐落于黄岗山大峡谷景区入口的龙井山庄主人暨功仁喜滋滋地告诉笔者:“今天中午有16桌客人,我们全家老小及亲戚几十人齐上阵,正忙着午餐供应前的准备。能有这样红火的生意,说明绿色生态的吸引力大哦。”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总面积85万亩的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8万至9万个,是举世闻名的“天然氧吧”。武夷山市是福建省第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去年底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武夷山加强了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大力推广替代能源,将遗产地内红星、程墩两个伐木场划归武夷山景区管理,并成立圣旨山和大峡谷两个生态公园,保护面积11.9万亩,400多名伐木工人全部转换身份成为景区护林员,成为遗产保护的一支重要队伍。还将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进行封闭式保护,严禁游人进入参观,只允许有限的科学研究和考察,确保遗产核心地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武夷山还把原先建在遗产地的旅游服务设施和部分原住居民逐步向外迁移,并进行环境修复,在核心区外形成集中的旅游服务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旅游活动和社会活动对遗产地缓冲区的侵害。先后外迁安置1100余户、4000多人,拆迁后景区内的人口按照只出不进的原则进行控制,并对拆迁点进行全面绿化。此举既解决了世界自然遗产地严格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人与自然统一、保护与旅游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