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海纳百川 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

——访福州市市长杨益民

本报记者 连锦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18日   第 03 版)

  杨益民市长(前右)在检查福州市地铁建设工地。

  2014年1月,杨益民市长在作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福州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图为闽江两边远眺。

  福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图为改造后的西湖。

  福州名片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最佳宜居城市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

  全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福州市始终在改革开放大流中勇立潮头、砥砺奋进,创下了辉煌的成绩。如今的福州,已经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在新时期,福州的建设者们大力弘扬“3820”工程的战略精髓,发挥沿海、近台、侨乡、产业、省会等优势,续写开放新篇章。福州市市长杨益民最近接受专访时,围绕“福州大开放,迈步再出发”的话题,畅谈了不寻常的“福州故事”。

     

  市长心中,最“有感”的福州

  记 者:从一个福州人的角度来看,福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杨益民:福州是一座海洋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为什么这么说呢?福州傍海而生、依海而兴,早在汉唐时期,就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19世纪中叶作为“五口通商”口岸,更成为亚太地区最为繁荣的国际商贸港口城市之一。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飞机制造、电信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福州又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2200多年历史,孕育出了以“三坊七巷”文化、昙石山文化、中国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为代表的闽都文化。特别是在市中心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是“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走出了沈葆桢、严复、冰心等一大批名人。应该说,像福州这样同时拥有悠久的海洋文明与历史文明的省会城市,在中国并不多。

  记 者:福州大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您作为一市之长,哪些方面最“有感”?

  杨益民:1992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简称“3820”工程,对世纪之交的福州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820”工程实施以来,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市人民激情创业、开拓进取,如期实现了“3820”工程提出的宏伟设想。可以说,对外开放30年尤其是“3820”工程实施以来的20多年,是福州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1984年的32.5亿元跃升到2012年的4210.93亿元,年平均增长15.2%,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集群。改革开放以来,福州被评为中国持续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

  二是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按照“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战略,福州建成区面积从1990年的48.8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248.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52.8%提高到目前的64.8%。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港、空港为主构架、主通道、主枢纽的综合性、立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水、电、气、通讯等承载服务能力与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人民生活切实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506元提高到2012年的29399元,年均增长15.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五大险种齐全、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防护网。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由1984年的8.8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32.4平方米。在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中福州居民生活水平指数居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第三位。

  优势多多,助力外向型经济

  记 者:您认为福州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福州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在哪里?

  杨益民:我认为最值得自豪的是生态环境,福州是全国最“绿”的城市之一,也是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福州在加快建设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努力做到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2012年福州空气质量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中位居第三位,森林绿化率达到5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在福州市区步行10分钟左右就会有一处公园或一块绿地,带给人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惬意感觉。同时,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状况良好,闽江河口湿地获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是黑嘴端凤头燕鸥等珍稀鸟类的主要栖息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福州更加宜居宜业,在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等方面更具优势,可以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福州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上,福州与其他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相比,除了沿海、开放、改革这些共性的优势,还具有区位、港口、产业与省会等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福州地处东南沿海,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国最发达的两大三角洲之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特别是福州的侨台优势尤为显著。在“侨”的方面,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福州籍海外乡亲约有300万人,涌现出郭鹤年、林文镜、黄双安等一批工商巨子和爱国侨领,有海外“新福州”之称的马来西亚诗巫市有3/4的市民都是福州籍华侨后裔。在“台”的方面,福州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籍的台湾乡亲有80多万人,台湾每个县、市均设有福州同乡会。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已成为祖国大陆对台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两岸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港口优势:福州拥有江阴、罗源港等世界知名的深水港湾,可供修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约2.94公里。当前,福州港已被列为国家沿海25个主枢纽港之一,现拥有生产性泊位12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3个,最大靠泊能力达30万吨级,初步形成“一港四区”(即:闽江口内港区、松下港区、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年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空港方面,长乐国际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干线枢纽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70条,通航54个城市。同时,福州保税港区于2010年经国家批准成立,总面积9.2平方公里,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2012年,江阴港区获批设立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全国第6个整车进口沿海口岸,目前已经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产业优势:目前,福州拥有23个重点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能源等重点产业集群,其中,机械装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等4个产业集群达到千亿产值规模。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州已经是东南沿海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配套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行业领军地位的高成长性企业群体。比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福州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显示器生产基地之一,福州的捷联电子是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生产基地;瑞芯微电子生产的电脑芯片是“中国芯”的典型代表,其平板电脑芯片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省会优势: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中仅有的两个省会城市之一,也是海西唯一的省会中心城市。作为省会城市,福州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较为集中,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创新驱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相较其他城市更具发展潜力、发展优势。

  先行先试,龙头昂首“海西”

  记 者:福州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先行先试?可否例举哪些措施走在了前面?先行先试难在哪里?

  杨益民: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开展了全方位的先行先试,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第一”和“最早”。比如,1981年在福州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彩电企业——福建日立,为外资企业设立提供了成功范本;1984年福州36位厂长经理联合省内19位厂长经理公开呼吁“松绑放权”,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议题,揭开了中国国企改革的序幕;福州最早引进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率先迈出了走向信息化时代的第一步;福州最早实行土地阳光作业,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等。这些“第一”和“最早”,成为福州、福建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我认为,先行先试的最大困难就在于思想解放。改革是没有前人经验可以模仿的,敢不敢“第一个吃螃蟹”,能不能先行先试,关键都在于解放思想的程度。福州对外开放30年的历程,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要先人一步,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尤其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紧紧抓住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扩大改革开放的机遇,解放思想、勇立潮头,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福州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福州新一轮的发展与跨越,我们将进一步用好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这一重要法宝,进一步增强敢闯敢试的勇气和担当,打破常规、超常运作,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同时,进一步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格局来认识福州、谋划发展,更好地抢占先机、赢取主动。

  记 者:在海西建设中,福州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杨益民:2009年,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发展、福州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福州要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在福建发展、海西建设中走前头、作表率。

  围绕这一定位,我们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力求实现六个突破:一是加快拓展榕台交流合作,在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城市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快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三群”联动发展,在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发展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在构建福州大都市区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加快推进先行先试,在增创发展优势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在打造宜居福州上实现新突破;六是加快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这些努力和突破,力争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翻番,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福州将进一步在福建发展、海西建设中凸显和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

  榕城胸怀,对人才就是一个“容”字

  记 者:福州市对外来的资金、人才抱持怎样的态度和胸怀,提供怎样的条件?

  杨益民:福州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源自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寥寥八字凝练地概括了福州外向开放的特征。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大开放战略,进一步广交天下朋友,广聚四方资源。

  一是用发展前景来吸引人才、资金。当前,国务院支持东部沿海城市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机遇面前,我们顺势而为,强化与央企、民企、外企的“三维”对接,累计对接洽谈项目679项,意向投资超万亿元,全市上下正呈现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是用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资金。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促进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旅游、文化等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全国首个综合性国家引智试验区——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为来榕人才提供了创业启动资金支持、科研经费支持、个人所得税返还、住房保障、配偶子女安置等方面的优惠。

  三是用发展平台来吸引人才、资金。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发展,尤其是推进一批新兴产业园区建设,依托产业载体建设,引进符合福州发展规划的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四是用服务环境来吸引人才、资金。我们始终牢固树立“投资环境是对外开放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倾力打造最优投资发展环境,推动福州成为最佳投资洼地。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平台收费”;大力弘扬“马上就办”优良传统,为广大企业和人才提供主动、热情、优质的全程服务。

海纳百川 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
责编:任成琦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