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

“多元中立主导”理念引导美术实践(中国画“强元”课题研究·系列文章之四)

李树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17日   第 05 版)

  刘云山同志曾多次提出“多元中立主导”的理念,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就文化领域而言,在全世界都在倡行“多元”的大环境之下,这对化解“多元”发展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造成的严峻危机,搞好本民族文化艺术建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价值。

  那么,在中国美术领域践行这一理念,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美术发展面临的一些情况。

  在经历了百余年的积贫积弱、遭受列强欺辱之后,中国正在快速崛起。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强大,我们已经具备了正视、强调本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底气。时值民族复兴,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中西方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碰撞,这四个方面恰巧交叠在了一起,其所形成的历史节点,必然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大变革时代。

  在这样的大变革时代,机遇与危机并存。开放的中国美术领域,展开了与强大综合国力支撑的西方“强势”文化艺术充分的碰撞、交融。这种状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时期达到了新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作为中国美术领域极其重要的核心部分,在自我解构与解构它者之后,正在努力转型建构着新的民族艺术形态。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无序,甚至迷茫本属正常,但相关体制机制的某些不相适应,以及一些人为因素、价值取向错乱和重商业操作轻学术价值等问题,造成的浮躁和乱象,无疑助推加重了这一状况的恶化。尤其当我们看到在这种浮躁和乱象的裹挟之下,整个中国美术界的学术生态被严重破坏,中国的优秀民族艺术正在陷入严重的弱化和西化危机的时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了。

  古埃及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但到后来埃及人都不懂象形文字了。古巴比伦曾创造了两河文化的辉煌,那么巴比伦王国怎么就消失了呢?历史证明,文化基因丢掉了,民族将随之消亡。

  所以,我们要万分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建构起强大的既具有鲜明民族文化身份,又具有世界高度的中国画艺术,避免中国绘画沦为弱化的一元,甚或西方文化艺术之附庸,是攸关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身份认同的重大问题;如何真实呈现出中国画的巨大价值与在我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不被乱象迷惑误导,以至于自毁中国画的前途,是确保中国美术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此,适当的加以正确引导、纠偏,创造既开放、自由、包容,又符合艺术发展规律,适于真正的民族艺术大家云集辈出的环境,显得异常迫切与重要。

  正是基于如上认识,并在“多元中立主导”理念的启发之下,我们针对中国美术发展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在充分尊重“多元”,包容“多元”,甚至崇尚“多元”的前提下,以中华民族主体艺术为核心,通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美术发展“多元”环境之下建设中国画“强元”的新理念。

  美术作为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成果与精神价值取向直接关乎着国民的意识形态、民族身份认同和我国的文化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以“中华民族主体艺术”为核心的中国画“强元”地位的确立,一方面有助于呈现出中国画真实的巨大价值、伟大成就与强大生命力,使中国美术界浮躁、混乱、无序的状态得以改观,促进中国美术形成有主导性价值取向的、多元有序的、健康良好发展局面;另一方面将会为我国文化各领域实现既强调本民族文化特色,又开放、自由、包容的“多元中立主导”,进而推动形成整体的以“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为核心的“强元”文化,提供突破点与经验。而文化“强元”的确立,将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不可或缺的强大的人文精神基础。或许这也正是刘云山同志“多元中立主导”理念在中国美术领域践行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中国画“强元”课题研究、中国画“强元”建设工程参与支持亲笔题词选登(第二期)
“多元中立主导”理念引导美术实践(中国画“强元”课题研究·系列文章之四)
当代中国画发展具备出大师历史条件(中国画“强元”课题研究·系列文章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