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13日 星期四

“美丽中国”的绿色使者

——瑶族小伙蒙汉康的环保艺术情结

魏勤英 高一梦 文并摄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13日   第 12 版)

  爱国爱乡的瑶族小伙蒙汉康

  蒙汉康与总工程师熊汉夫(右)、工程师杨俊义(左)在广西科技成果展会上

  蒙汉康向四川凉山依达乡小学捐赠学习用具

  认识蒙汉康是在一次慈善助学送温暖活动中。蒙汉康为什么如此热衷“助学帮教”活动,以往的了解仅限于他儿时吃过没文化的亏,直到前不久,观看了《中国书画家》栏目组为他拍摄的专题片,一边为他幼时的经历感到心酸,一边为他十几年如一日修炼自己,服务社会、关心下一代而感动。

  近日我到广西南宁出差,又一次遇见了瑶族小伙蒙汉康。言谈中得知,这些年他为了更好地为回报乡里,造福百姓,给百姓一个生活的蓝天,从2001年开始,蒙汉康已将“绿色环保”作为他研发的重要课题,精心钻研了13年之久。

  蒙汉康,广西圣德信康富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名瑶族小伙,真的是位有心人呢!他与他的研发成员熊汉夫、杨俊义、刘伯飞、郭瞿昌、潘育志、赵占龙、邹修顺等一起,让城乡垃圾和污水变废为宝。既消除了污染,又使资源循环利用,为农业提供了生物有机肥,一举两得,实现了让垃圾、污水造福人类的理想。

  中央指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的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蒙汉康的团队正在为社会演绎着他们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情结。

  近期,在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全力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蒙汉康与他的团队成员刘伯飞、郭瞿昌、潘育志、赵占龙、邹修顺等经过积极筹备,即将重新投入再生产。

  生活垃圾变肥宝 造福社会为人民

  作为绿色环保城市生活垃圾制肥技术专利发明人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专利发明人的蒙汉康怀着“济世为怀,为善最乐”的信念,与夫人蒋晓云在生活中十分节俭,关爱社会,关注民生。

  勤于笔耕的蒙汉康说,书法给社会带来的贡献还远远不够,为社会解决困难问题,也是他的愿望和责任。和谐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然而和谐包涵很多东西。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作用于自然,反过来也被环境所影响。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都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敬重自然。

  一、生活垃圾制肥是一场产业革命

  以蒙汉康、熊汉夫、杨俊义为核心的广西圣德信康富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团队,是环保文化的倡导者,是从垃圾处理到垃圾应用理念创新的实践者,也是“垃圾应用制肥法”的发明人。

  他们发明的垃圾制肥法,是指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简称“三废”)制成微生物有机肥及各种作物专用肥的方法,包括处置存量生活垃圾即过去堆放或填埋的垃圾。垃圾制肥产业化项目既包括城市的垃圾制肥厂,也涵盖县城及乡镇垃圾制肥厂。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是消除农村垃圾污染切实可行的办法。三废制肥产业化项目,不仅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生物环保产业,还包含丰富的环保文化理念,将打造成国家大力倡导的生态文化产业之一脉。

  垃圾应用制肥法是针对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法处理垃圾存在的问题,以不产生二次污染为前提,以垃圾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目的,以产出高品质环保型肥料为宗旨,在总结以往有机肥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研究和不断改进而取得成功的垃圾应用新技术。

  这个团队的成员具有二三十年有机肥料生产的实践经验,深知有机肥料包括微生物肥是支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鉴于有机肥料的原料匮乏,而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又是量大、价廉且源源不断产生的,能否应用垃圾三废制肥就成为这个团队一个科研课题。他们从高品质肥料要求出发,发明了双配位生产线,解决了不易烘干、易挥发失效失活的微生物制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土壤调理剂添加进肥料的难题。

  二、垃圾应用制肥法独特优势

  垃圾应用制肥法具备产业化基础和条件,它的独特优势在于:1、无害化处理垃圾不会产生新的污染;2、垃圾资源可全部利用;3、显著的经济效益及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垃圾应用制肥法适合城市和农村广泛采用,工艺设备标准化、简单化,并尽可能采用市场现有的机械设备或稍加改造。处理规模可按当地垃圾产生量也有多种选择,产业化市场前景看好。

  三、垃圾应用制肥法适合中国国情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但原料短缺是难以解决的矛盾。好在垃圾量大、价廉且源源不断产生,作为原料用于制肥,利国利民。垃圾应用制肥不仅适用于城市垃圾处理,也是解决广大农村垃圾堆放路边堵塞河道的有效途径。垃圾应用制肥不用家家户户分类,不用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可直接送往垃圾应用制肥厂进行机械分类。垃圾应用制肥厂是环保工程,环评很好,没有附加条件,因而选址容易。

  作为广西圣德信康富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蒙汉康与其团队的杨俊义和在生物有机肥研究和实践方面颇有建树的熊汉夫一道,率先提出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制作生物有机肥的课题,并投资合作建设有机肥料厂,进而以有机肥料厂为基础,开始了生活垃圾制肥的研究开发工作,并相继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改进、不懈努力,垃圾制肥工艺设备日趋成熟,发明专利“生活垃圾制肥技术”获得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书》和《建设科技新成果推荐证书》。

  中国文化代代传 苦研书法勤修炼

  瑶族小伙蒙汉康,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对闭塞,没有条件接受教育。念小学的时候,农村条件非常艰苦,就只能拿小石头在石板上写字,书法让他着迷,全身心投入在那一笔一划的世界里,使他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

  蒙汉康从小爱好书法,对柳公权、王羲之等古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有较深的研究。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的书法综合了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根植于传统、成于天然。他擅长以浓厚的笔触书写大字榜书,远观气势磅礴,近观气韵流转,既有整体的风范统领,又在细节处孜孜以求,书法线条的气息营造得淋漓尽致。

  蒙汉康醉心于书法艺术,其书法厚重凝炼,端庄大气,而且铁划银钩,有他这个年龄少有的苍劲老辣笔触。从他的书法周正与飘逸、灵动与洒脱并存的风格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不仅对艺术执着,而且对他自己的笔锋与力道也是充满自信的。与此同时,蒙汉康并没有忽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他的家中除了书法方面的书籍,还有政治、经济、文学、诗词等等。另外,他喜欢研修前人的碑帖,感受古今书法的对碰。传承古韵遗风,修炼摸索新生。随着书法造诣的提升,他的书法渐渐被更多人认可,成为了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交流促进会理事等。

  不辞劳苦为孩子 慈善救助献爱心

  事业蒸蒸日上的蒙汉康,依然心系大山,经常为山里娃送去孩子急需的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具。他说,他吃过没文化的苦头,更明白大山里孩子的梦想,他们向往着走出大山,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然而,由于交通的限制,地区发展各异,生活条件所迫,山区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生活与学习条件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有的人,因为家庭贫困,从来没穿过校服;因为生活窘迫,有的同学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蒙汉康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心下一代,匹夫有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山区的教育事业略尽绵薄。而且他心心念念的环保和书法事业,都需要从娃娃抓起。他要让孩子们从小记住,环保,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书法,是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他愿意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上,播撒下民族的希望。

  2012年1月9日,蒙汉康参加了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安平小学送温暖活动。当他把自己出资购买的电脑、复印机、书籍和书包送到老师和同学们手上时,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同学表示,自己长大后也要像蒙汉康叔叔一样做能够帮助别人的人。2012年9月6日,蒙汉康又来到了桂林荔浦县东昌镇安静小学进行爱心捐赠活动。该校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特别是住宿条件,住校的学生只能睡在几块木板搭成的简易床上,给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蒙汉康专从南宁采购了100张学生铁架床和5台电脑、打印机、消毒柜、冰箱、图书等物资,亲自驱车运送到了安静小学,并现场资助了该小学五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每人500元助学金。

  蒙汉康一行的到来让这个大山里的学校沸腾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来迎接他们。安静小学覃克保校长说:“以前学生的木板床相当破旧,蒙汉康老师给我们送来全新的铁架床,让孩子们的觉睡得更安稳更踏实了,真的是很感谢他。”

  “我与安静小学结缘也是因为书法,安静小学连续几年有师生参加区、市的书法比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使得我记住了这个大山里的学校,为他们在艰苦环境下还钻研书法艺术的精神所感动。”蒙汉康说,“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奉献,帮助这里的师生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依达乡学校有学生283名,特困生6名。通过爱心活动送去了350件棉衣、500个书包、电脑5台、文具500套、棉裤、运动裤、运动鞋以及书籍、其他物品和现金若干。受到了依达乡党政主要领导和学校师生的欢迎和感谢。

  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安平小学送温暖时,蒙汉康曾经现场作诗一首献给安平小学的全体老师:桌上一瓶红墨水,恰似教师一颗心;墨水就是心中血,浇红祖国花万朵。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老师,有的老师甚至悄悄落泪。这样的慈善活动对蒙汉康来说已经成为常态。

  园丁之心,呕心沥血,园丁之身,鞠躬尽瘁。我想,蒙汉康此行此举,不是园丁,胜似园丁。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只为浇红祖国花万朵。

  矢志环保,痴守“绿色中国”;酷爱书法,传承“文化中国”;热衷教育,托举“梦想中国”。很多人理解不了他的举动,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他那环保文化情结里寻到。

“美丽中国”的绿色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