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烟台:碧海蓝天 拥抱幸福

潘旭涛 张行方 张景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12日   第 06 版)

  生态家园

  海底世界

  万华工业园

  烟台大剧院演出剧照

  青龙舞丰收

  城市一角

  海滨广场

  大海吸引四方宾朋

  海雾缭绕

  烟台港

  制图:潘旭涛

  生态之城

  蓝天下有“黄金屋”

  烟台是一座山、海、岛、河、泉一应俱全的城市,呵护好青山绿水、保持好碧海蓝天,是一种历史责任,更是转调发展的优势再造。

  初春时节行走在烟台大地,一个纵跨7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正引领烟台生态建设迈向新境界。这是国内首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示范区,由烟台与中国社科院共同启动建设,大手笔搭建起烟台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载体和实践平台。经过半年时间的积极推进,示范区内绿道慢行系统、生态水网工程、清洁能源利用、低碳社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已经启动,100多个生态基础设施、生态产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111项生态工程项目正快速推进。

  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是烟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在它背后,是这座城市坚持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环境质量的不懈努力。近5年,烟台先后投入30多亿元用于城乡绿化,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绿化工程。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到86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7%,居山东省首位,各类自然保护区总数增加到20多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留住青山绿水,更要守护碧海蓝天。烟台实施海域海岛海岸整治修复以及大气污染减排等工程,全市投资38亿元的海域海岛海岸整治修复正按规划有序推进,海洋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PM2.5纳入常规监测。仅2013年,烟台就实施了78项大气污染减排工程,华能烟台等5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均完成目标;实施总投资64.7亿元的94个节能及循环经济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实现节能量190万吨标准煤。

  提高发展的“生态含金量”,是烟台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烟台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并实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他们通过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如此一来,让烟台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结合,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迅速。

  如今的烟台,转调之旅愈发显得步履“轻盈”:全市连续7年完成山东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成为首批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就在雾霾困扰的2013年,烟台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优良率90.4%,蓝天白云天数294天,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37天。

  文明之城

  人心树起道德丰碑

  2月10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拉开序幕,烟台招远刘盛兰老人20年拾荒助学的义举感动了国人。

  刘盛兰“感动中国”,不是一个人的偶然举动,其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积淀。2005年10月,烟台成为全国首批9个“全国文明城市”之一,首摘文明城桂冠;2009年、2011年,经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后,烟台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受表彰,实现了文明“三连冠”。

  饱含道德魅力的“好人群像”,正是烟台建设精神高地,塑造城市文明的充分体现。他们以独特的爱心文化,诠释着“爱在烟台,难以离开”的深刻内涵。“舍出一条腿、换回一条命”的“最美女孩”刁娜、43载悉心照顾脑瘫养子的王华堂夫妇、凿渠4000米让村民喝上甘甜水的农民宋乃臣、两进火场救出10多位员工而英勇牺牲的“最美高富帅”周江疆、来自乡村的七旬“布衣慈善家”孙茂文、45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的“小巷总理”安立盛、身患白血病依然情牵工作岗位的“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用青春谱写生命壮歌“最美消防员”孙茂珲、身患癌症仍坚守在反贪一线的检察官王家强……不胜枚举的善行义举,构筑起这座城市共同的精神高地,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气质。

  从2004年起,烟台市启动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近十年来,全市先后有212人荣获“烟台市道德模范”称号,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时,16人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21人获“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从2003年起,“十佳烟台好人”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目前已经有70余人当选“烟台好人”。

  从2002年开始首倡的“爱心一日捐”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40多万,累计捐款超过12.4亿元。

  发轫于1994年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也润物无声般地影响着这座爱心城市。在今天的烟台,平均每12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正在影响着更多的人。

  幸福之城

  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烟台,始终把发展惠民作为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真正享受到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

  一组数字可以诠释烟台市的这一发展理念:

  ——大手笔投入普惠民生,全市近年来先后出台120多项民政惠民措施,累计投入民政事业费76亿元;

  ——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医疗救助金和爱心救助金16.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93万人次;

  ——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文化基础设施,近年来全市文化建设已累计投入60多亿元……

  一系列民生新政的实施,温暖了百姓心田,带来了浓浓暖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烟台正不断加大力度惠民生、增民享、解民忧、谋福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近年来,烟台在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的同时,烟台把纾解民困、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以扎实有效的惠民举措,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市民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烟台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保障、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6%和11%,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惠民举措,推动了烟台民生事业稳步推进、连年提升。就业方面,该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容量,在增加就业、鼓励创业中提高群众收入,连续5年实现城乡就业稳步增长。医疗保障方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9%,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网覆盖”,人人享有医保的目标。教育方面,城乡教育逐步均衡发展,仅去年就发放助学资金1.1亿元,加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112.7万平方米,目前全市购置或统筹配备校车202辆,790辆农村中小学校车年底前将全部到位。

  文化惠民,是烟台市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一大亮点。烟台大剧院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剧院,以向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主要功能,启用三年以来已推出国内外高档次演出近400场,接待观众突破28万人次。他们以财政补贴形式推出的“经济适用票”,每年拿出1500万财政资金补贴票价,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以“低票价”欣赏到国内外高品质精彩演出。

  以市民需要、百姓期盼为出发点,烟台还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提高城市文化形象,以文化建设惠民生、增民享,让广大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近几年,他们投巨资兴建了滨海文化广场、体育公园、美术博物馆、画院新馆等一流的文化设施,文化建设累计投入达60多亿元,在市区形成了以文化中心为引领,以周边文化场馆为辅助,以专业和群众文化品牌为支撑,立体化、全天候、无缝覆盖的文化网络。走出市区,城镇乡村各处文化设施一样丰富健全,全市农家书屋总数达到4000多家,覆盖80%的农村和社区,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200平方米,真正让百姓享文化盛宴、得文化实惠。

  如今,在“民生阳光”普照下,烟台城市公共服务正逐步向农村覆盖,城乡居民共享发展实惠,一个民生为本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正亮点凸现、普惠民生。

  通衢之城

  现代综合立体交通

  烟台地跨黄海和渤海,处于中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自古即是著名的港口。30年开放历程,又让这座城市经历了化蛹成蝶的“蜕变”,成为黄渤海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烟台市中心城区地处山海之间,市区南部连绵的群山曾一度阻隔了城区的拓展与膨胀,原有的地理空间显得“捉襟见肘”。由此,烟台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以路网建设为主,全面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通过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滨海广场、文化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体育公园、新机场、新火车站……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亮点精品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日益增强。2005年10月,烟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当年中国唯一的获奖城市。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近年来,烟台市以重大项目为节点延伸城市交通功能,全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纵横海陆、驰骋天地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逐步打破阻碍城市交通瓶颈,发展之路豁然开朗。铁路方面,承载烟台人“动车梦”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正在加紧施工,今年底开通后,将成为纵贯半岛城市群、连通全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通道;正在建设的龙烟铁路全线建成后,将与大莱龙铁路连为一体,形成一条新的环渤海经济通道。民航方面,2011年9月开工建设的烟台新机场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明年通航后将与青岛、济南一起构成省内三大干线机场。港口方面,烟台港西港区已经进入边生产边建设阶段,液化油品码头、顺岸通用码头已投入试生产,建成后将成为渤海南岸大型综合枢纽港;2013年全市10个港区完成港口吞吐量2.87亿吨,跻身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强。公路方面,烟台共建成国省干线公路35条2353公里,全市形成了以沈海高速、荣乌高速、威青高速、烟海高速、三条疏港高速和烟上线、烟汕线为主骨架的高等级公路网。

  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港口建设拉开总体框架,航空发展迎来重要机遇,公路建设实现快速推进,一个以铁路为主干、以港口为龙头、以公路为支撑、以民航为羽翼、以管道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烟台:碧海蓝天 拥抱幸福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