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

国产电影,新生代崛起

史兴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07日   第 07 版)

  ①《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薛晓璐 ②《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导演赵薇 ③《西游降魔篇》导演郭子健 ④《大闹天宫》导演郑保瑞

  关注电影的人都知道,刚刚落幕的奥斯卡奖,观众的焦点不是《为奴十二年》和《地心引力》的成功,也不是《一代宗师》打了酱油,而是“小李别哭”。小李“专业陪跑”20年,四度铩羽,内地好多观众为之动容动情。

  咱自家的国产电影也曾有让人动容动情的事儿,远的不说,去年的《致青春》就让“80后”、“70后”们感动了一把,有的女生哭得一塌糊涂。影片的导演是当年被称做“小燕子”的赵薇。

  这两年,当很多人纠结在张艺谋、冯小刚等大导怎么了,以及第六代导演都去哪儿了的时候,蓦然回首,一批新导演已崛起于江湖:除了赵薇,还有讲“北京爱情故事”的陈思诚,让“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薛晓璐,人在旅途“泰囧”的徐峥,“小时代”的郭敬明,以及说着“后会无期”就拍马杀到的韩寒,等等。

  这批新生代,几乎都是出人意料地“穿越”进导演的城池,并一炮走红。大有刚出道的关云长,在“袁氏兄弟”和曹操等大佬面前“温酒斩华雄”的气势,眨眼间,城头就变幻了大王旗。看看这帮新生代的人气和锐气,冯小刚感慨的没错:时代变了。

  就创作而言,这批新生代导演,目前还没有彰显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不过“那都不是事儿”;第六代一开始就个性张扬,唯我独尊,结果又如何。现阶段新生代看似艺术个性不足,实则能兼容并包,“脾气好”,可以跟着观众走;能想观众所想,而不是骂观众所想。更重要的是,新生代知道自己的观众是什么人、喜欢什么;有的甚至能做到“我喜欢的,观众就喜欢”,比如粉丝电影。

  粉丝电影的出现,颠覆了国产电影的既有生产模式,变“先有产品,后开发市场”为“先有市场,后开发产品”。前者,生产缺乏“安全感”,不仅片子要拍好,营销还得到位,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时候创作者的感觉会跟实际情况不一致,比如冯小刚拍《1942》,自我感觉棒极了,电影杀青后,兴奋地拿着大喇叭满大街吆喝,但片子票房远低于预期,于是,很受伤。粉丝电影就不是这样,它的市场明显摆在那里,甚至谈不上开发,只需把产品做得好一点,票房就没问题,而且即使产品一般,票房也不会差;偶像的力量,不服不行。粉丝电影是新生代导演正在打造的一个品牌,是内地电影的新类型。

  新生代的崛起,改变着导演业的人员结构,他们有的当过演员,有的做过电视,有的是作家,有“跨界”的,也有“两栖”的,创作视野开阔,创作思路新颖,而且随着他们的成功,势必会吸引更多圈外的精英人士进入电影圈,为国产电影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新生代的崛起也必将带来电影内容的巨大创新,甚至造就新的神话,这点香港电影已给了我们先例和启示:远的如周星驰和《大话西游》系列;近的像去年的《西游降魔篇》、今年的《大闹天宫》;导演没有被传统的西游故事所束缚,而是敢于颠覆、勇于创新,让唐僧拿本《儿歌三百首》去降魔,把个“混不吝”的牛魔王变成了阴险狡诈而又帅气的大反派。这种内容的创新,直接促成了两部影片狂揽20多亿元票房;而两片的导演郭子健和郑保瑞,正是香港电影的新生代。

  内地的新生代也有这种潜质,比如陈思诚;过去的情人节电影,属于热恋的年轻人,而今年的《北京爱情故事》则做到了老少咸宜,一下子拓宽了情人节电影的思路和市场。

  新生代导演的崛起,令人刮目相看。当然,也要看到新旧格局的交替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新生代可能也会经历小李之于奥斯卡那样的磨难,加冕之路也许还很长。另外,他们之中的黑马,能否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跑下去,成为千里马,也要打个问号,但电影从来没有永远的王者和不变的江湖,风云已起,一切皆有可能。

国产电影,新生代崛起
中国电影,外国人怎么看
环球使者搭起中法文化桥梁
责编:苗春 郑娜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