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工作的李先生,手机里至少有4个程序可以查每天的空气污染状况。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却几乎不打开这些程序了。因为只需抬头看看天空,呼吸两口空气,就知道情况很糟糕。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他,打算长居北京,因此空气质量成了他两会期间最为关心的话题。
中国的中东部地区,正在经历着持续而严重的雾霾天。被称作PM2.5的细微粒子,让医院呼吸科的病人数量陡增。李先生说,他有慢性咽炎,雾霾天里他会有隐隐作痛之感。
李先生位于回龙观的家中,防雾霾的“手段”不少。其中,一台价值6000多元的空气净化器,每3个月就要花费400元换一次滤芯。雾霾天时出门在外,他会佩戴防雾霾口罩。他给记者算了一下,过去一年,仅仅为了应对空气污染,他就花费上万。可惜,即使如此,他也躲不开雾霾,因为上班时单位没有空气净化器。
“个人花多少钱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李先生感叹,“只有所有人都下定决心、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找到希望。”他说的是自去年以来,中央持续出台多项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决定投入大量资金净化空气,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李先生觉得,雾霾重的时候,街上的人们脚步匆匆,眉头紧锁,“似乎整个城市都不开心”;而每当雾霾散去,蓝天白云挂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周围的人就会放慢脚步。微博和微信上,满屏都是朋友晒的好天气照片,“人们脸上的肌肉都是舒展的”。
两会开始后,李先生每天都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他发现,从政协发言人到许多代表委员,都对雾霾表达了与他类似的不满。他觉得,既然共识已经形成,那么治理雾霾这事儿靠谱,“只是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