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 源 名 片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
●中国北方溶洞之乡
●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园林县城
●亚洲都市景观奖·特别奖
●全国绿化模范县
打开色彩斑斓的山东省版图,你会看到在齐鲁大地的中心有一座海拔凸起的绿色山城,她就是被誉为“山东屋脊”的淄博市沂源县。
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里代代流传。如今,在中华大地同心共筑“中国梦”时,“牛郎织女故里”再书发展传奇——沂源儿女齐力共绘“跨越梦”。
沂源的“跨越梦”就是“加快实现现代化,进入全省一流方阵”。为实现这一梦想,沂源县坚持“不变调、不折腾、不满足、不懈怠”的工作指导,不断强化民生为先、生态文明、内涵发展、城乡统筹理念,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快推进跨越发展,让“梦”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变成现实。
富强梦:“两个再造”打造活力沂源
一个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进行宽视野、高层次的谋划和设计,形成科学发展的大格局。尤其是像沂源这样的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农业县,城市化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与先进地区差距大,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乡统筹难度大,要想实现赶超跨越是难上加难。针对这样的县情,沂源提出了用“两个再造”助推跨越的思路。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两个再造”就是沂源发展的“火车头”,只有把火车头打造好了,才能带动整个火车跑起来。
在专访中,我们了解到“两个再造”的内涵就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化同步推进、互动发展。一是立足偏远山区城乡统筹难度大的实际,确定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化的思路,提出以“河湖新区”建设为主体、以老城区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再造一个新县城”的目标;二是针对沂源工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了“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的目标。
围绕着“再造一个新县城”,该县坚持“生态为先、以人为本、产业为根、文化为魂”,坚持跨河西进、拥湖发展、环山布局,突出“做大、做优、做特”,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内涵功能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生活品质之城。
围绕着“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沂源县在加快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的同时,又新规划了14.7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全县高端工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引领区,主要布局了新医药产业、高分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三个专业产业板块。
为加快推进“两个再造”,沂源在项目建设上提出了“三创两新”的新要求,即:创新、创税、创收的项目,新上、新增的项目。全县上下把“三创两新”作为项目建设的鲜明导向和根本标准,持续上好大项目、大上好项目。今年全县实施了90个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60亿元。
随着项目之队的“扩编”,沂源的“两个再造”也驶上了“快车道”。“我们力争3年内项目总投入100亿元以上,力争3年内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的目标,并带动全县工业总产值由500亿向1000亿迈进!”谈到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沂源的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如今放眼沂源:东部工业新城的建设风生水起,河湖新区建设已渐入佳境,老城区改造蝶变如画,一个山水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呼之欲出。
美丽梦:“生态文明”绘就魅力沂源
好山好景好生态,上风上水上沂源。
在沂源,不管你走进乡村,还是城镇,到处可见叠翠的群山,成荫的绿树,清澈的河水。
近年来,沂源县坚持生态立县、生态靓县、生态富县、生态强县,坚持“不挖山、不砍树、不填沟”,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并作为必须坚持的原则长期遵循。
着眼丰富“绿色资本”构成,沂源县实施了“绿满沂源”造林绿化工程,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7%。同时,还实施了“果树进城”、“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清水润城”工程,增创了绿色发展新优势。
“果树进城”工程:在城区因地因景栽植苹果、大樱桃等16种乡土果树2万余株,建成精品“城市果园”30余处,打造“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冬观枝”的特色城市绿化景观,使沂源成为“在果园里长大的城市”。
“森林围城”工程:实施城区周边山体绿化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混交林,打造层林尽染、漫山碧透的“森林沂源”。
“森林进城”工程:将县城周边历山、荆山、马头崮等充分融入城市,高标准大体量绿化,建设城市立体“森林公园”,打造“城市之肺”。
“清水润城”工程:充分做活“水”的文章,为“水”赋予特殊使命,将县城及周边“三河七溪十二湖”作为城市水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让水系进公园、小区、主干道两侧、大体量建筑,让“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美姿日渐凸显。
“生态文明”给沂源带来的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该县坚持走低碳、环保、高效、集约发展路子,本着对沂源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不上污染项目,坚决不走边发展边污染的路子,更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近三年全县集中实施了总投资180多亿元的230个技改项目;为保护生态而否决的项目有100多个。
“青山绿水”带来了“金山银山”。沂源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特别是培育的苹果新品种——“沂源红”,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填补了国内条红短枝苹果的空白,被专家誉为民族的新品种。目前沂源苹果年产达6亿公斤,产值30多亿元,并带动了生态旅游、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1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支撑农村经济的擎天柱。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377元,增长13%。
和谐梦:“民生为先”铸就幸福沂源
发展是为了什么?
沂源县给出最响亮的回答:“改善民生,帮群众实现幸福梦……”
近年来,沂源县始终与群众关切同心同向,不断强化“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和谐,老百姓说好,才是真正好的发展”的理念,努力在更高层次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为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民生问题,沂源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民生工作办公室,整合涉及20多个部门的社会救助、基础性社会保障等13个方面的民生资源,成立了县民生工作办公室,突出“信息整合、综合疏导、主动服务、审查监督”四项职能,形成了民生工作集约高效运作的机制。
沂源县坚持民生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注重加强对群众民生需求的研究,适度超前于群众需求,谋划实施了一大批受益群众多、影响深远的民生项目,让老区群众享受到了高质量发展成果。特别是盘活原民办英华学校废弃校园建成的沂河源学校,整合悦庄一中、二中新建沂源四中,实施的沂源儿童乐园、胜利山九九乐园、第二实验幼儿园、新妇幼保健院等民生项目,都按全省一流标准打造,让群众在享用先进设施中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据统计,2013年全县民生支出达1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1%。2014年,沂源又确定了72个民生项目,分为育民、惠民、便民、安民、富民、健民、乐民、助民八个方面,民本与幸福被沂源不断提到新的高度。
保障,是百姓的梦想。沂源县坚持“守住底线、上不封顶”,积极推进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完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救助水平。
完善城乡低保、养老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了10几年。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100%和99%。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了包括经适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限价房一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000余套,城镇困难群众住房基本实现全覆盖。
沂源县还不断拓宽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建立推行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群众工作“四步法”等制度。累计接待群众2.4万余人次,走访群众16.8万余户,帮扶资金600余万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和生产生活难题2.4万余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连年在全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