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东方,开放潮涌。
有人说,中国的开放肇始于邓小平在沿海画了几个圈。1984年早春,在圈定四个特区后,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把深邃的目光坚定地投向了绵延千里的东部海岸线。
霍英东一直认为,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14城战略,是邓小平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品尝羊角面包后引发的。
事实上,在品尝面包的午餐之前,邓小平已在深圳、珠海、浦东留下匆匆的步履。
改革不能等,开放要加快。随着改写历史的巨笔轻轻落下,首批开放的沿海14城拔节而起: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秦皇岛、天津、大连,串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开放链。
开放城市第一方阵,五大特征鲜明突出,都是港口城市、富庶之乡、交通枢纽、外贸重镇、人才高地,而他们的背后,也都有着紧密的协作网络和广阔的发展纵深:珠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欧亚大陆桥、渤海湾经济区……
项目审批权限扩大,使用外汇额度增加,引进外资税收减免,兴办外企政策优惠。政策效应,点石成金:广州引进一条豆腐生产线,市场供不应求迅速改观;分布全球的“宁波帮”自发转向“帮宁波”;上海接连改写“亚洲第一高度”;青岛“蓝色经济”开笔破题;连云港人则响亮喊出“买全球,卖全球”。仅仅1年,14城引进外资额度,就相当于1983年以前5年的总和;仅仅两年,14城的工业产值,就超过全国1/5。
30年过去,沿海城市开放战略,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升级了整个中国经济版本。
当前,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起点上,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如何继续担当起先导队和领头羊的重任,外界瞩目,国人期待。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战略实施30年之际,本报特组织《重访沿海14城》报道组,首访上海,南下北上,为读者呈现沿海开放城市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