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

习主席念了我的春联

——访美籍华人黄新

本报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15日   第 06 版)

  图片来源:人民网

  秦 岭作

  远在美国旧金山的黄新还不知道,自己创作的春联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中”了。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今年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期间,念了两副刊登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春联,其一便是黄新这副充满“精气神儿”的作品。这位年近耄耋的老华人紧跟着马年的脚步,先是登上了《人民日报》,又“追”进了人民大会堂,“马上就火”了。

  万千惊喜满诗衷

  “习主席,有眼光!”从记者口中得知自己的春联“获此殊荣”,黄新言语中难掩激动和兴奋,直称自己这匹“老马”在马年遇到了“伯乐”。“马年春节对我来说,真是特别有意义。作品得到重视、创作得到肯定,对作者来说比金钱还要贵重。”

  黄新说,当初为了参加广东省梅州市举办的楹联征集活动,接连创作了十几副春联。“骏马追风”这副最后完成,却是自己最得意的。如获至宝的他第一时间就同诗友分享了自己的作品,没想到也得到了习主席的认可。

  “无论是诗歌、对联,写马并不难,但是要写得既简单还有意义就不容易了。”谈到创作构思,黄新说,这副春联的灵感来源就是身边的华人朋友一直热议和关注的“中国梦”,“骏马奔跑的方向代表着理想,我认为这个理想就是习主席所说的中国梦。”

  诗兴正浓的黄新不久就给记者发来了他的新作,写的正是这件新春的喜事:

  联经金口化春风,吹遍东南西北中。老朽何才蒙器重,万千惊喜满诗衷。

  纸墨唯求爱与痴

  “诗中有乐韵添雅,乐里有诗情更痴。”黄新说,自己最大的乐趣,一是音乐,二是诗词。“胡弦不钓名和利,纸墨唯求爱与痴。”是他对自己生活与品格的写照。

  今年79岁的黄新生于著名侨乡广东台山,出身教师之家的他自小便耳濡目染,跟随父母诵读诗文、赏听粤曲,接受粤剧、高胡前辈的指导,从文艺少年成长为风华正茂的文艺青年,继承家业,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1979年,黄新移民美国。“梓里笔锄才放下,垦荒异域负新犁。” 因为生活的窘迫,心爱的胡琴与诗歌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他束之高阁。

  “初来美国的时候,语言不通,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搞创作。”黄新说,直至2000年退休,他才重拾笔墨,与文学再续前缘。

  虽不能说大器晚成,但在异国他乡焕发了“第二春”的黄新,以近乎每年一本著作的速度,延续着自己的创作生命。

  “我总是随身带着小本子和笔。”每天的户外晨练,都是黄新创作的源泉,“我一路想、一路写、一路走,每天都有收获,从不空手而归。”黄新说,自己常常在公园里觅句,写成一两首小诗,很少在房间苦思冥想、做闭门造车的功夫。

  曾经因为3个月只写了3首诗而被诗友催促的黄新,如今成了华人文艺社里的“资深”成员,上午作诗、下午奏乐构成了这位老人简单而又丰富的生活。

  笑中带泪百般情

  聊到祖籍国和家乡,黄新有讲不完的话。朋友也说他“一旦投入故乡的怀抱,总是热泪盈眶,心中有吐不尽的情意,留下一篇又一篇乡愁、乡思、乡颂的动人诗章。”

  “老燕归巢迷旧路,五羊惊叹易芳容。”黄新还记得,离乡很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广州,的的确确像诗里写的那样“迷了路”。“花甲弧辰回首认,笑中带泪百般情。”家乡的每一个变化都让这个归乡的游子骄傲和心醉。

  虽然如今已是骨肉团圆、儿孙绕膝,但黄新每年都会回一次家乡,会一会故乡好友,看一看山川河流,每次也都会留下吟咏乡情的词句。

  “中国的每一件大事我都放在心上,这里还是有自己的根啊。”他说。

  他写北京奥运——“圣火熊熊龙吐气,鸟巢暖暖凤来仪。”写两岸三通——“两岸风光谈未罄,已闻岸上唤亲声。”写钓鱼岛——“史镜堂堂犹可鉴,岂容染指钓鱼台”……

  “泣咽琴声似杜鹃,灾愁带泪入冰弦。音符尽化钱和爱,重建家园送四川。”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黄新写下了十几篇诗作,记录下许多受灾、救援的场景。心系祖国的他还联合旧金山的华侨华人,拿起自己的高胡,在当地举行义演、义卖,为灾区筹集了数千美元的善款。

  黄新说,身处海外的华人们有着割不断的中华情。无论是世博、亚运还是神十、嫦娥,每当诗会好友相聚,一定会谈论起有关中国的新闻和大事,而近来的重拳反腐,更是让大家拍手称快。

  “骏马追风”给马年开了个好头。新的一年,黄新对中国的发展十分乐观,正如他的另一副春联所写:

  “九州大地充龙气,万里春风拂马蹄。”

习主席念了我的春联
解读——
中巴互免签证协议(领事服务)
“打旋儿”跟“打漩儿”的不同(语文信箱)
旅美华人办春晚18载
期数:303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