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曾说,在世界各民族当中,中国人和法国人在气质上非常相似,特别是在艺术和文化方面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在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一场名为“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的艺术展在京城展开,中法40余位当代艺术家展现了各自创作的新貌,让两国艺术家从遥远的相互遥望和想象,发展到面对面地进行文化凝视和欣赏,进而到肩并肩地切磋与合作。
先锋与内敛的对话
上世纪初,随着大批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学习西方美术,法国艺术对中国产生直接影响。在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里,中法两国的视觉艺术交流更加丰富,但将中法两国当代的著名艺术家放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展览和交流却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尝试。“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呈现了100多件油画、版画和雕塑作品,是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两国当代艺术作品同台展。
此次参展的中国艺术家有:白明、朝戈、杨飞云、郭润文、段正渠、王以时、王文明、谭平等;法国艺术家有帕特·安德海雅、雷米·阿融、让·卡尔多、皮埃尔·卡融、克里斯蒂娜·让等。展览整体展现出在源头上都受过欧洲现代派的哺育,在面貌上又呈现出多元个性和清晰分野的中法艺术。
法国从来都是先锋艺术和思想的发源地。此次展出的法国艺术家作品,专注于爱、欲、生、死、自由等永恒主题,大胆表达对生命的体验和冥思。帕特·安德海雅的《树干》等作品,通过借鉴、引用和调试想象力里的奇妙元素,创造出一个个由女性主导的,充满暗示和挑逗意味的空间。艺术家雷米·阿融的油画用元素间复杂的比例和精微的色调揭示出某种异乎寻常的哲学。
相比而言,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更加内敛。自然、人物或绘画本身是他们思考的对象。孙家钵的雕塑以极富表现力的形式语言讲述孤独、动人的人类故事。朝戈的《星辰》、《光》等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注和知识分子式的忧虑。段正渠的《读书》、《梳妆》等作品,将超现实主义和陕北窑壁的生活景致相结合,显得肃穆、庄重而纯粹。此次参展的大部分中国艺术家,都曾赴法学习油画和雕塑,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轨迹,借鉴西方绘画本体的语言技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立足于当下的碰撞
“这个展览不是一个历史的、过去的展览,而是真正立足于当下、当代的艺术交流和文化碰撞的展览。”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用他们杰出的智慧,他们向西方艺术经典学习的心得,尤其是他们创新的理想,在中国画坛和世界画坛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同样,参展的十几位法国艺术家,也很好地体现了法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性。两国当代艺术能够这样在同一个空间里展示,让大家能够最直观地加深对中法友谊的认识,加深对两国艺术的理解。
作为参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朝戈认为,此次中国艺术家能够拿出自己比较珍贵的作品和法国艺术家交流,中国艺术家可以从法国艺术家那里学到令人兴奋的理解力,同时法国艺术家对中国的艺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镜子,实现了可贵的、直接的交流。
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法国艺术家代表雷米·阿融亦表示,自己一直想促进中法两国画家的学习沟通。“中法两国艺术家共同参与展览,这是一条开放式的道路,‘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步。艺术的复兴将源于艺术家的心灵和艺术家的意识,艺术家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肩负起在这个领域的使命和责任。”
链接
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
“ChiFra”是英文中国(China)和法国(France)两个词的首三字母的结合,象征着中法间的友好情谊,中法文化的认同、交流和理解。“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首展于去年10月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举行,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两万多名观众,7大本留言簿上写满了160多页留言。“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2014年将在中国的多个城市巡展。中国巡展首站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结束后,将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和重庆美术馆等各主要城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