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新风气充盈这个国家(年俗里的中国)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12日   第 06 版)

  制图:潘旭涛

  旧习难改,尽管洋节来势汹汹,农历年依然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沿袭了数千载的年俗中,人们辞旧迎新,走亲访友,在欢笑中开启新的一年。

  春节期间,数亿人东奔西往,如同往年一样,在熟悉的年俗中度过新年。当然,随着时代变迁,年俗也在变化,今年感觉则尤为强烈:一是人们的年俗日渐丰富多彩;二是在中央强势的反腐倡廉中,过去的一些畸形年俗正在消失。年俗,正回归本质。

  年俗中有着醇厚的传统味道。在我的家乡山东潍坊,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之一的杨家埠出产的灶王爷像,张贴在了家家户户的灶台上。在许多老辈人的屋里,还贴有大门画、房门画等等,炕头上常贴的则是“连年有余”、“麒麟送子”等图画,题材多喜庆、吉祥,神话传说、戏剧人物一应俱全。

  老家人对于年俗有着严肃的态度,这些动辄上千年的传统,在时光流逝中,如同时钟的刻度,到了点就发出的“滴答”声,提醒着人们是时候告别旧年,迎接新岁了。每到腊月二十三,就要过小年,过了小年就要“扫尘”,彻底打扫房屋,之后要蒸馒头、年糕,贴春联、“过门钱”,正月初一早晨放鞭炮后去拜年,正月初二回娘家……

  年俗丰富多彩。尽管许多传统,如年前打扫房屋,除夕吃团圆饭等是南北皆有的,但许多年俗南北差异明显。在皖南,过年长辈给晚辈发云片糕,寓意“步步高升”;在山东,过年期间少不了秧歌队的热闹;在北京,春节逛庙会是过年的传统项目。

  年俗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以央视春晚为例,尽管褒贬均有,但随着电视大规模普及,过年看春晚,已成为近几十年来的年俗之一。而在马年,微信推出的“抢红包”,以每分钟领取近万个红包的速度,刷新了人们对于红包这一传统年俗的印象。

  年俗也需要去除糟粕,回归本质。在今年的春节中,得益于中央持之以恒的高压态势,许多由不正之风塑造的“伪年俗”被赶出了过年的行列。

  春节假期里,与在城里当公务员的朋友聊天时,对方笑着说,如今的官员真是应了那句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中央八项规定与十数道禁令之下,官员们近些年形成的奢靡年俗,倏然终止。

  不仅如此,在不少地方,公车在春节期间被全部封存。“开着公车走亲访友”这样的“伪年俗”,在马年的春节被强势禁止。另据报载,许多官员的孩子纷纷抱怨今年收到的压岁钱太少,相信孩子们长大后会明白,压岁钱的本质是长辈表达对孩子喜爱的方式,不是变相送礼的借口。而高端餐饮在春节期间的寥落,也成为了压垮许多追求奢华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少高端饭店表示,节后将很快转型。

  春节是万象更新的节日,人们期盼着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但年俗却不是“越奢侈越好”。在马年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奢侈年俗退出了舞台,普通人的年俗则更为丰盛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春节,王安石写下这样两句诗,彼时恰逢他大力推行改革,以新秩序革除时弊。当下的中国,正在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年俗的变化中,当可一叶知秋:年俗在回归本质,新的风气正充盈着这个国家。

新风气充盈这个国家(年俗里的中国)
新疆:一体多元 多姿多彩(年俗里的中国)
山东:那些逝去的 那些存留的(年俗里的中国)
湖北:祭拜祖坟山 不再背椅子(年俗里的中国)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