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

快乐为要

路漫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1月24日   第 11 版)

    “有的人买不到票不能回家,有的人为省钱不回家,有的人没时间回家,我却为回谁家过年冷战吵架。”

    一则网络热帖吸引了众多同感者跟帖。回婆家OR回娘家?让人纠结。

    相比彼等,我比较洒脱,暂无此类问题困扰。我家在中原边陲南阳,民俗浓郁,虽然我家与岳父母家相隔很远,但习俗基本相同,除夕和初一女儿不能见娘家人,故每年我总先到岳父母家送上年礼表示孝心,全家都回到乡下父母身边,年后复返城市,再到岳父母家相聚拜年,年年岁岁,大致如此。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过年意味着团圆和高兴,除了大快朵颐,更少不了儿女们承欢膝下。按照民俗行事,妻子随夫婿回家过年天经地义,除夕全家团圆,初一敬祖及本宗相互拜贺,娘家是亲戚,正月初二以后方可走动。随着独生子女夫妻以及跨地域婚姻的增加,很多已婚小夫妻过年都犯了难:去了婆家,娘家冷清;回了娘家,公婆不高兴;怎选都是难事。

    究其源,深层次的原因是民俗传统思想与现代女权主义的冲突。新时代的女性认为自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再不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们认为男女平等,自己也要带上老公孩子回娘家团聚无可厚非。

    社会学家和网友纷纷支招:婆家过年娘家拜年、婆家娘家轮流坐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婆家娘家一起过、旅游避开回两家、上班挣3倍工资均不回家等方案百态,貌似追求权利公平,实则远离了“享受亲情快乐过年”的初衷。

    全家和睦全家福。过年为什么?图的是团聚,是亲情,要以当地民风民俗的传统现实为基础,夫妻之间爱为贵,都要通情达理,预先交流好,在回谁家的问题上不以权利和公平为目的,要以亲情为重,家庭为要,快乐为首,善于换位思考,能妥协有共识,才能化解矛盾,增进感情。青年人应多和双方父母沟通,取得谅解支持,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譬如负起责任照顾有病弱残逝的一方,倾斜平素去得少的一家等,尽量做到都能承欢跟前,让两个家庭都能满意,和和美美欢天喜地过个温馨年、幸福年。

回娘家? 回婆家?
快乐为要
婆家 爸妈劝我回婆家
婆家 我把婆婆接来住
婆家 沿袭传统没的说
娘家 为了孩子
两头跑 尽力而为尽孝心
两头跑 辗转四地忙过年
责编:任涛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