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

中国玉文化

宋婧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1月11日   第 07 版)

  大玉鼎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玉被赋予了吸呐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成为品藻人物的道德标准。贵族士卿受“观物比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宣扬“君子如玉”,“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把玉的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为人的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

  玉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由于玉的美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是由内向外慢慢透射的蕴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的美,因此,玉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其外表温和柔软,本质却坚刚无限。玉代表德,德物化为玉,玉德就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后来人们继承和发扬了“君子如玉”这个说法。过去人们还把玉作为信物来交换,这也是对玉德的一种景仰吧。君子如玉;玉的坚韧、温和、细腻和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温润如玉”、“洁身如玉”,成为最美的一种赞誉。玉者无声,玉已成为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成为美德的代名词。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华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古人辨玉,首先看重的是玉所寓意的美德,然后才是美玉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泽和纹理。这种首德而次附说,使得玉由单纯的饰佩变为实用、审美与修养三位一体的伦理人格风范的标志。因此,郭宝钧先生在《古玉新诠》中认为我国的玉器是“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了。”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整个民族的爱玉心理,李约瑟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3000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

  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光照全世界。

中国玉文化
寻访中国4大美玉
孔子论玉
玉见南阳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