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范和村:“村中有围,围中有村”(中国最美古村)

王锦强图/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1月10日   第 15 版)

  广东惠东县范和村风貌

  范和村地处广东省惠东县稔平半岛西北端,大亚湾畔,是50个姓氏在此聚居的杂姓大村。数百年间,范和诸姓汇集,和睦生息。先人自闽粤各地辗转海陆而至,福建祖居先人旧习与广府文化、客家风俗磨合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范和村依山而建,风水绝佳,敬神树庙;村民崇宗拜祠,族居建围,盘根错节,组合成一个“村中有围,围中有村”的村落格局。范和村鼎盛时期有以姓氏将房屋串联而建的四大围屋以及围仔、六顺围等多座小围屋。规模最大、最著名的是罗冈围、吉塘围、尚德围、长兴围四大围屋,除尚德围遭毁坏仅剩一座民居遗存外,其他围屋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范和村最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建筑遗产。

  罗冈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范和村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围屋,由陈氏族人所建,堂号“诒远堂”。罗冈围建筑用材考究,砌墙用的青砖规格较大,质地坚硬,保障了建筑物的宏大形制和长久的生命力。整个围屋呈正方形,长、宽均为99米,围内建筑以祠堂为中心整齐排列。罗冈围的设计理念充分演绎了饭罗冈这一地名的含义,整个建筑如同一只装满米饭的箩筐。因为忌讳箩筐有洞,谷物外泄,所以围屋四周的墙面是不准开窗的,但因为采光问题,在解放后才凿了窗户。

  长兴围位于新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该地旧称为沙公寮,原是一大块沙墩,随着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范和,后来者选此择地建房,因为是村中新开发的地方,故而得名“新厝”。围屋呈长方形状,面积是四大围中最小的一个。围内有两排建筑,每排建有房屋6—7间不等,钟、吴、曾三姓祖祠镶嵌其里,围周三面密闭,只设南门一个出口。长兴围不是单姓围屋,而是钟、吴、曾三姓同居一屋檐下,体现出了大聚居、小杂居的村落人文特点。

  在范和这个从未有“城”这个概念的海边村庄里,由当时的四大乡绅陈氏、郭氏、王氏、高氏倡议集资,在明代泰昌元年(1620年)前后,建了一座城隍庙。城隍庙位于山顶的猪头处,据说是山顶最佳的风水位。城隍庙布局规整,结构精妙,兼具广式和潮式的建筑风格。门楼两侧塾台展现广府格调,而前壁造型精美、色泽鲜艳的人物山水画,分布于殿宇屋脊的嵌瓷装饰,则是潮式特色工艺的缩影。

  在范和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敬神,每逢庙会年节必唱戏,凡唱戏必奉神,并且形成固定的习俗。一年12个月里,范和村总有祭祀活动,唱戏也就成了传统。范和村村民不仅请村外戏班子来演戏,村中还自行组建了粤剧团、潮剧团、白字剧团。此外,范和村的舞龙、舞狮、飘色、赛龙舟等民俗文化深入人心,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口头文学遗产资源丰富,体现出古村落的多样化的文化形态及完整有序的传承脉络。

海外文物回流呼唤文化鉴别力
2013年考古新发现
潮州朱泥壶:
圆中求变,意蕴无限(中国民间工艺)
范和村:“村中有围,围中有村”(中国最美古村)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