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从农民到市民,要改变的不仅是户口

张意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1月09日   第 05 版)

  从农民到市民,要改变的不仅是一纸户口,更有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同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走进城镇的农民工不仅能进得来,还能留得下,更能过得好。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又到一年春运时,浩浩荡荡的迁移大军,又将农民工话题带入人们的视野。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超过2.6亿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发展与保障,已日益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做出明确规划。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城镇化浪潮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弥补欠账的需要。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为52.6%,而户籍城镇化率远低于此。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有2亿多人常住城镇,但由于没有非农人口户籍,与城市市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差距。解决这一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半城市化”现象,实现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转型,直接受益者是农民工及其家属,同时也会从多方面惠及“三农”。从长期看,还可以激发内需潜力,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然,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不仅是一纸户口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户籍上所附加的相关公共服务的供给的调整。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完全纳入城镇和社会保障体系,赋予他们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让走进城镇的农民工不仅能进得来,还能留得下,更能过得好,能融入,有归属感和尊严感,才是实现从农民到市民转变的根本。

  而这些,都需要相应的福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需要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下工夫,需要统筹安排管理,建立起落户成本的合理分摊机制,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

  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浪潮下的农民和农民工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并不是所有的进城务工人员都希望获得城镇户籍,他们中有些人希望生活和工作在城镇,但却保留农村户籍。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还有部分人群会选择返乡或是留守农村。

  对待这些不同的人群,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覆盖,同样需要考量和慎重对待。从这一点上讲,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福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才是根本之道。

  当然,除了物质上的保障,精神层面的尊重同样重要。歧视观念的消除,平等理念的树立,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而这,需要全社会和媒体的共同努力。

  或许,只有当“城乡结合部”、“乡下人”不再被赋予其他的含义时,我们才可以说,城乡一体化已真正实现。

从农民到市民,要改变的不仅是户口
一亿进城农民工如何变身市民?
十年间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农民工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