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2014:两驾“马车”拉动世界更均衡发展(国际观察)

郑兴 张红 付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2月28日   第 03 版)

  来源:国际商报网

  来源:呢图网

  编者按:岁末年初,展望来年,总有几分“话说天下大势”的豪气。本报邀请7位国际问题专家,指点江山,为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点上一盏明灯。专家分析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将由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两驾“马车”共同拉动,这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在国际安全方面,由某个大国或大国集团操控地区热点问题越来越难,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主流。在外交关系方面,各国“抱团取暖”则让世界关系网更加紧密了。2014年,世界究竟怎样?且听专家逐一解读。

  

  新兴经济体成风险源?

  问:对于2014年的全球经济走势,您有怎样的判断?有分析认为,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开始由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倾斜。2014年世界经济的重要风险源也可能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您怎么看?此外,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怎样的冲击? 

  陈凤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2014年,世界经济开始筑底回稳,多数国家经济好于前两年,即便深陷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经济也将止跌回升。首先,世界经济增长面拓宽。IMF估计,2014年其纳入统计的经济体中仅4家衰退。IMF的预测如果正确,那么这将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面最广的一年。其次,世界经济增速回到历史水平。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IMF预期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3.6%,发达与新兴市场将分别增长2%和5.1%,表明世界经济发展渐渐回复趋势水平(过去30年年均增长3.5%)。第三,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将共同牵引世界经济增长。2014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将来自发达国家,这是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第四,美联储量宽退出是世界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一旦无序退出,或引发国际金融震荡,加速资本流出新兴市场,引发其股汇市震荡,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驾驭难度,拉低经济增速,诱发金融风险。

  

  彭龙(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发达经济体难以实现根本性复苏,美国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欧洲仍未完全走出债务危机。新兴经济体将继续扮演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虽然其中有些国家受到需求下降和资本流出的影响,也存在着产业结构落后、债务风险增加等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速会有所下滑,但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这将是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美元升值,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本土,全球资产价格(特别是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下跌。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外来投资疲软、债务成本上升,冲击最大的将是那些高负债、对外资依存度高的国家以及资源大国,比如巴西、印尼等资源大国因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面临的风险可能更为突出。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这个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应该相当有限。 

  

  何茂春(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世界经济相对2013年略为乐观一些。巴厘岛会议的一揽子协议的达成,将会推动多哈谈判的顺利结束,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区域一体化会加速发展,西方经济复苏迹象明显,西方经济和新兴国家两驾马车都会在2014年提速,这将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2014年,世界经济风险源部分转向新兴经济体,但总体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发达经济体复苏,可以拉动新兴经济体出口与就业增长。美联储收缩货币,美元走强,其对全球经济的最直接影响有利有弊:一是国际金融趋稳,新兴经济体货币国际化需求增加,影响力扩大;二是新兴市场包括房价在内的资产价格回落,对其产业结构调整不完全是负面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对全球性通货膨胀无疑也有遏制作用。

  

  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全球经济走势会好于2013年。发达国家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将进一步好转,不过,新兴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中的新兴动力源的地位没有退潮。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正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他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将加强相互合作,共同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元回流等负面影响。新兴经济体不是世界经济的风险源。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巴厘岛会议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表明全球经济合作仍然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正能量,2014年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格局中发达国家经济和新兴经济体经济更加平衡发展的一年。

 

  亚太地区会爆发战争?

 

  问:在过去的一年中,由历史、宗教、种族等问题引发的冲突频频见诸报端,非传统安全问题回归传统安全问题的趋势继续。叙利亚、埃及等传统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发酵,朝核、伊核问题依然牵动人们视线。此外,亚太地区成为新的热点区域。2014年,您认为国际安全局势发展趋势如何?新的热点区域亚太地区会否真的发生战争?

  

  何茂春:2014年,世界“大和平”有望,“小冲突”难免。大国关系在磨合中趋稳,世界权力“多极化”日趋明显。美国发动干预性战争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大规模冲突与战争可能性不大。热点地区的矛盾短期不容易得到解决,局部冲突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会有所加剧。中东“茉莉花革命”持续发酵,埃及内政不易维稳,叙利亚内战仍会加剧,外部干预仍将持续。朝核、伊核问题有望回到谈判程序。美国部分撤离阿富汗后,阿国内冲突将有所加剧。非洲战乱会在多国发生,以色列与周边国家冲突危险性较大。亚太军事对抗在所难免,但军事冲突可能性不大。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疾病传染等问题会更加严重。

  

  沈骥如:过去的一年,叙利亚问题和伊核问题的进展表明,联合国、主要大国在地区热点问题上能够与当事国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由某个大国或大国集团操控地区热点问题是越来越不容易了。2014年尽管仍有许多地区热点问题,如叙利亚、埃及、朝核、伊核、南苏丹等,但是,联合国和主要大国与当事国之间的对话、谈判、协调仍将继续。如果不发生特别

  重大的变故,各热点地区的形势还是能够得到控制的。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海洋、海岛之争和朝鲜半岛会不会爆发战争,对美国“重返亚洲”政策是一个严峻考验。因为没有美国的支持,个别国家是难以在亚洲掀起大浪的。美国如果能认识到其在亚洲最大的利益是与中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为在亚洲实现合作共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就能约束日本右翼势力的盲动,亚洲就难以发生战争。

  

  达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亚太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是很高,但确实存在。最主要的危险在于东海局势。由于利害关系极大,因此从理性角度看,中日双方都不愿意在东海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不愿看到中日在东海冲突。也就是说,从政府自上而下策划一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低。但是不能排除由于局部偶发事件或者意外事件,导致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2014年,亚太地区不会发生重大冲突,和平与发展仍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亚太地区依然保持核态势均衡,美俄中三大国的核平衡是维护亚太稳定的根本保证,将继续遏制亚洲地区发生牵涉彼此的严重冲突。亚洲热点与核扩散态势在2013年有所抑制:叙利亚化武已进入销毁轨道,美国动武危险已经解除,在新年中这一方向很难逆转。伊朗与六国关于削减伊朗核计划的谈判在2013年已经启动,存在着在新年中达成正式协议的可能。中美在2013年加强了对朝鲜核计划的制裁合作,在2014年中有望继续管控相关风险。美国已进入全球战略收缩阶段,亚太再平衡反映了它的战略防范,但因中美缺乏信任,美国的安全操作仍然可能适得其反。中日关系在2014年将趋稳定,双方可能协商防范与管控危机的机制。

 

  “抱团”割裂全球关系网?

 

  问:近年来,国与国交往过程中,“抱团取暖”的趋势逐渐显现。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东盟、阿盟、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还是处于初始阶段的TPP、TTIP,各种“抱团”日益活跃。您认为,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国与国的关系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沈丁立:集团化趋势是当前国际关系中反复平衡与再平衡的表现形态。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原先的国际格局出现调整,国际关系中的“抱团化”也就应运而生。第一,美国进入战略收缩阶段,华盛顿寻求合作、借力发力符合成本有效原理。第二,新兴经济体虽在崛起,但它们尚未具备显著改变国际格局的竞争力,因此也需抱团取暖。第三,处于超级大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地区性行为体不愿被动选边,通过次地区协作增进其国际话语权亦属理性选择。在未来,这种集团化现象将呈两种相反的趋向。其一,在国际格局调整到位之前,集团化平衡国际关系还将继续。其二,随着大国博弈的成熟,国与国关系中的集团化发展不仅表现出竞争的一面,也将体现出协作互利的另一面。

  

  何茂春:2014年世界“抱团发展”有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的发动者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和第一大出口商中国。两条线:一是美国建立环大西洋的TTIP和环太平洋的TPP布局,二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突破。两条线各有不少难度,但各自都有作为。主线之外是纵横交错的其他支线:日本、欧盟、东盟、俄罗斯、印度、非洲、南美各自在中美主线之间的捭阖与联动。全球“大抱团”最大的期待是多哈回合谈判。区域“小抱团”最大的期待是东亚三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2014年三国经济贸易合作“可期盼”,三国简称正好是Kochipan。

  

  沈骥如:近年来,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既有利于有关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割裂了全球统一市场;对非成员国有排斥、歧视的不公平现象;不同的区域合作组织有不同的贸易投资规则,造成了贸易、投资的“规则壁垒”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威胁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因此,不久前多哈回合谈判巴厘岛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多哈回合谈判的最终成功,将遏制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排他、歧视效应,使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得到平衡的发展,使所有的国家受益。

  

  达巍:目前各国形成的这些“集团”并不是排他性的、覆盖一切议题的集团,而是根据特定议题、特定需要组成的小多边组织。其成员可以增减、成员国在某个议题上可以合作,但到另一个议题上,在另一个“团体”里可能就有斗争。在更深的层次,当前国际权力的性质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国家之间实现“联网”的能力对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重要。能够参与多种团体,在多种平台上发声,对未来国家的权力非常重要。这就是这些团体越来越多的原因。

  

  任卫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从宏观的角度看国与国的关系,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霸权与反霸的矛盾越发普遍和突出,有成国际关系主要矛盾之势。第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以中国、俄罗斯、欧盟为核心的几大地缘政治板块隐约可见。目前,冷战后形成的美国主导的国际霸权体系正在逐渐瓦解的过程之中,未来将出现多中心并存的国际体系,这一总体趋势将在2014年继续发展。 

2014:两驾“马车”拉动世界更均衡发展(国际观察)
媒体观点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