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12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来自两岸的主要媒体负责人、学者专家约100人出席,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展开研讨,并提出了共同倡议。
两岸生动的新闻实践
春江水暖,新闻人总是先知、先行。20多年前,两岸媒体人秉持两岸同胞要接触、要交流的意愿,冲破藩篱,先试啼声,书写了两岸关系的一段佳话。2008年以来,两岸新闻交流和媒体合作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论坛发言嘉宾报告了各自媒体的两岸合作情况。例如,目前大陆有5家中央媒体和5家地方媒体在台湾驻点采访。新华社加大涉台新闻发稿量,每年近4000篇,还向多家台湾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供稿,展现大陆真实面貌。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已成为全球观众家喻户晓的栏目。人民日报社赴台驻点记者写了大量报道,注重挖掘人文社会等特色内容,向读者讲述一个真实多彩的台湾,通过报道加深两岸了解,逐渐远离偏见和偏激,让两岸因了解而更融洽。
又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展了节目交流、联合采访、联合直播等,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岛内广播电台达20多家。富有“海峡特色”的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厦门卫视节目,立足闽台历史渊源,紧跟两岸关系发展,深受两岸观众瞩目。
台湾亦有大批媒体记者在北京和大陆各省市驻点。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在2009年创办《旺报》,是台湾第一份以报道大陆为主的报纸,后又办《英文旺报》,与福建合办《两岸传媒》、《时报周刊》,还与全国妇联合办《爱女生》。东森电视与央视四套建立了很好的合作,东森财经台正积极寻求与大陆财经频道、财经媒体的进一步合作。
推崇正面客观报道
在两岸关系步入深水区的当下,媒体如何为所当为?
嘉宾们在主题发言中倡议,应善尽责任,为两岸关系更上层楼引导民意、营造气氛,当好两岸同胞减少误解、增进感情的桥梁纽带,多多注入正能量。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致辞时提出加强正面客观报道。他期盼两岸主流媒体进一步担当起促进两岸民众互相了解、增进认同、加深感情、加强合作的社会责任,为两岸民众多方呈现客观真实的两岸资讯与社会生态。要积极传播“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他说,媒体反映社会概貌,对事物的报道可以褒扬,也可以批评,可以鼓励,也可以监督,但评价的尺度应该是公众的整体利益。要积极引导民众从历史发展的脉络看问题,从互利双赢的角度作解读。
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张德修在主题发言中提出要客观公正、善意传播。他说,两岸新闻同仁多年来突破许多政治藩篱,用文字和影像客观记录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媒体的报道违反基本的新闻伦理,或捕风捉影,或以偏概全,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伤害。目前台湾有近1/3的民众从未来过大陆,他们对大陆的了解依赖新闻媒体,因此,传递资讯、沟通情况,依旧是两岸媒体的基础性工作。如何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点评时事,两岸媒体丝毫不能懈怠。
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裁蔡绍中说,两岸交流的深化,也意味着媒体的报道脚步也应跟着深度化。报道运用得当,可以一点一滴促进两岸和平;运用不当,则可能加深彼此的歧见。
在两岸现状下,媒体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台湾《联合报》社长项国宁认为,因为制度的差异,应避免用自己的角度论断对方;因为环境的差异,应设法提供完整正确的资讯;因为社会的差异,新闻报道要有纵深。
谈到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处理涉两岸报道,《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康兵讲了一个例子。今年11月2日台湾女歌手张悬在英国举办演唱会时发生了“举旗风波”,大陆一些网民发了一些情绪激动的指责,后来主流舆论作了淡化处理,没有借机炒作,没有上升为政治事件,使事情很快过去。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彭文正表示,两岸实现客观报道的途径还是多交流,通过交流减少刻板印象,进而减少媒体中的不实呈现。
论坛中,两岸媒体代表还就创新合作形式、拓宽合作范围提出许多见解。 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提出四点建议,包括推动媒体互设常驻,务实开展节目、广告及学术等各领域的合作,加强新媒体领域合作等。新华社副总编辑彭树杰建议每年开展一次“两岸新闻报道奖”的评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魏裕昌提出促进两岸新媒体数码出版,共同进军海外中文市场。
张志军则呼吁,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从两岸媒体要求最强烈,也相对容易的事情做起,如尽早安排两岸媒体互设常设机构。其他复杂的问题,双方可以共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他也希望台湾有关方面为此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