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

商务区设“侨务楼宇专员”

本报记者 姜泓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2月06日   第 12 版)

  黄埔江江景
  资料图片

  海派文化沙龙、外籍妈妈俱乐部、“魅力国学”班、“侨爱心休养中心”……这些“时尚”新词、活动,似乎很难与“侨务”挂钩。但在上海,这只是多彩多姿、富于都市特色的为侨服务活动的一部分。在这个海归人士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的城市里,上海市侨联设了楼宇专员,又建“立体新侨家园”,探索出具有海派特色的新侨工作思路,不断激发着以海归为主的新侨群体报效祖国、实现自我的正能量。

  

  有一种新职业叫“楼宇专员”

  据统计,目前在上海创业、就业的海归人士已有9万多。他们的身影集中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高科技园区等“创业福地”和南京西路、陆家嘴等CBD高档商务楼内。作为侨界新生代,他们的成长经历、价值观和需求与老一代有很大不同:他们更希望与理念相似、从业相近的人群在一起。他们的流动性大,对为侨服务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近几年,在上海,开始有了一些不同传统的新侨界社团,比如在市侨联青年委员会下建立的华商联合会、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留学生企业协会、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从2007年起,在上海静安区的十多幢商务办公楼里,还多了一个“新职业”,叫“侨务楼宇专员”,如今已有30多位。这些“楼宇专员”其实各有本职,且大多是中信泰富、欧莱雅、辉瑞、毕马威等知名企业的高管,业余时间,他们担任着凝聚楼宇新侨的使命,留商稳商、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建设企业文化,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侨务活动的新气象。

  商圈里,活跃着“新侨联”

  上海市侨联开展的“新侨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新侨对事业发展有较高期望,对政府服务的需求较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制约他们回国后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012年,他们为此汇编了《新侨回国来沪创新创业服务指南》,内容涵盖了人才引进、创业扶持、侨益保护、生活配套等涉侨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为各涉侨部门送书上门。服务迈前一步,赢得赞誉。而楼宇专员在沟通新侨、企业和政府方面也大有可为。

  不同于静安区的楼宇专员,黄浦区科技京城大厦通过成立楼宇侨联分会覆盖楼宇新侨企业,先后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博客和微博等网络平台,将楼宇新侨关心的各类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小微企业的侨界白领;淮海路国际商务区组建了侨界联合会,集聚200多个高端楼宇的侨界白领,为新侨人士申请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协同办理居住证、就业签证……很多归侨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新侨驿站”,联手做公益

  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浦东,是上海新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统计显示,仅在张江投资创业的华侨华人,就已超过3200人,其中,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留学人员比例高达74.2%。浦东新区归侨中,95%为新归侨。2006年,张江高科园区成立了国家级开发园区的全国第一家侨联分会,当初的第一张包含700多个新侨及留学生创业企业等信息的统计表格,变成了有1万多会员、2万多嘉宾、3万多条记录的信息数据库。

  参与社会管理,开展公益事业,也是侨联服务新归侨的一个抓手。在漕河泾开发区,侨界联合会联手上海华侨基金会,开展“再生电脑公益行”活动,还因地制宜组织“相约漕河泾”未婚男女青年联谊活动和“开发区员工健康管理关爱计划”等活动,提高了活动的向心力。

  出现在社区中的“新侨驿站”,也是上海侨务工作的新点子。在徐汇区斜土街道,2010年成立的侨界教卫、工商驿站,设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委员共5人,现有会员80余人。驿站里建了“医卫沙龙”,由医生、专家等组成的侨界医疗服务队每月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教育和工商沙龙也正在筹建之中。“驿站从实际出发凝聚了侨心,大家觉得负担很小,获益却不少。”“新侨驿站”会长、西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坤云这样说。

  新归侨增长快、数量多、需求多元化。通过楼宇、园区、社区等“立体新侨家园”,上海市各级侨联将侨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与时俱进,组织覆盖面正逐步扩大。

商务区设“侨务楼宇专员”
中国侨联新一届领导产生(侨界要闻)
中药为何难拓海外市场(评论)
甘愿为桥 不负此生
普拉托火灾谁之过?
100名学子喜获加拿大励志奖学金
责编:杨子岩 邮箱:hqhr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