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决定的出台,意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准入程序,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近年来,广西工商系统紧紧围绕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登记制度的改革,促进全民创业就业,形成了不少富有特色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关注。
简政放权:破解“办照难”
日前,刚刚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注册登记窗口办完变更登记和股权出质登记手续的广西嘉洲美都房地产有限公司老总惊讶不已:“不到一天时间就办好这些证照,实在是出乎意料”。
在这位老总的眼里,过去办理这些事项从受理到办结一般都需要3—5天。而现在,企业只需1天就能领到执照,甚至当场就能领取审批结果,如此高效令企业欣喜不已。
这背后,是自治区工商局不断转变职能,加大简政放权,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让企业走上了“办照快车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局长张虹表示,三中全会已吹响改革的号角,广西工商部门将按照推进改革、优质服务、促进创业创新的要求,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将起草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方案,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切实优化经营环境。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第二步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改革年检验照制度、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同时,放宽外资企业中自然人作为中方投资者的限制,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渠道,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扩大对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提升在桂港澳台企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第三步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后,实行“先照后证”,简化办事程序。
张虹说,在日常监管和服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宽进”与“严管”的关系,把该放的事情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处理好“效率”与“安全”的关系,既提高市场准入效率,又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赋予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利,还权利于市场主体、市场,又强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扩大社会监管,促进社会共治。同时,进一步清理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此外,自治区工商局还大刀阔斧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出台了市场准入“五放宽两下放”政策,大力支持全民就业创业。出台《股权出质登记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把工商职能转变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开展了“联百帮千扶万”行动,联系服务100家重点企业、帮助1000家企业做大做强商标品牌、扶持10000家小微企业,并分期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锻炼3个月,为企业提供服务。
把工商职能转变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开展了“消费维权进万家”、执法为民“六治六保”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行为。
随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一些新兴行业没有明确允许或禁止的业务得到“松绑”,广大群众就业创业之路也越来越顺畅宽广。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自治区工商局共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4项,提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废止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件,清理、废止了不适宜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陈旧法规,抛去老框框、老戒律,为服务经济解缚松绑。
动真碰硬:治理“肠梗塞”
推行注册登记便利化,并不是一蹴而就。在改革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为因素影响改革进程。
面对影响改革进程的阻力,自治区工商局表示,简政放权就要彻底,谁影响改革,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就处理谁。
据统计,近5年来,广西全区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干部职工违法违纪案件37起,4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张虹直言:依法行政、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责。广大工商干部“国徽头上戴、责任肩上挑”,没有很强的法律观念、严格的法规程序、规范的执法行为,就是有辱使命、失职渎职。
在治理“肠梗塞”工作中,自治区工商系统采取“堵”“疏”结合的原则,既动真碰硬处理违纪干部职工,又认真制订干部培训规划和法律知识考评考试标准细则,有针对性、分层次地组织开展干部培训,让广大干部职工熟悉业务,适应改革,支持改革,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据了解,近两年来,广西工商系统已先后组织区局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地市局领导和基层工商所长1615人赴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院校进行培训。
此外,自治区工商局还明确规定:对新招录人员,必须通过法律知识考试才能安排上岗;对不精通法规的,不能提拔担任执法部门的领导;对不熟悉法规的,不能提拔担任各级工商部门主要领导;对执法人员采取岗位互换、交流任职、模拟执法、联合办案等形式提高依法办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