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银行包揽赚钱十强不正常(市场观察)

严重挤压实体利润 诱使热钱扎堆逐利

本报记者 罗 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30日   第 02 版)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在近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500强竞争力指数名单上,银行业盈利指数位列第一,赚钱的前10名都是银行。相比制造业,银行业利润更是高高在上。有关专家指出,实体经济本是基础,但如今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利润反差越来越大,对整个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目前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把银行业利润水平控制在社会平均利润率左右,改变银行“长生不死”的状态。

  银行利润长期高企

  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2013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行业中,5个属于服务业。在服务业中,银行业因其拥有较高的规模指数、盈利指数与成长指数位列第一。据了解,银行业自2004年以来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2013年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83.03。

  相比其他行业,银行业一直是赚钱“大佬”。据统计,2007-2011年间,500强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占500强总和的40%以上,而利润总额只有500强总和的30%。同一时期,我国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总额平均只占500强总和的6%左右,但它们的利润总和却占500强总和的30%。

  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2011年,很多行业都不景气,而银行业平均净利润仍达40%,每天净赚25亿元。

  银行业多年“赚钱不败”的秘笈是什么?首先是利差。存贷款利差一直以来都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最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开始受到一定挤压。其次是各项收费,有统计显示,目前银行业服务项目近80%收费。第三是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银行通过利差赚钱的比例在缩小,目前银行更多地是通过表外渠道赚钱,如理财产品。还有,因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旺盛,需要大量贷款,银行有大量赚钱业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利润鸿沟”越滚越大

  赚钱本是好事,但银行与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鸿沟”越滚越大,在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带来的负面效应引人关注。

  有报告显示,2008-2012年的5年间,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500强中占比双双下降;利润额近两年连续下降。而同一期间,五大银行营业收入占比几乎没有变化,而利润占比逐年递增。

  业内人士计算,中国各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息差比世界其他银行多拿了点数,如果银行不多拿,就意味着工商企业、实体经济多了利润,或降低了同等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的高利润实际上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利润。

  抛开有形的账单,银行高利润背后还潜藏着一笔无形的账,危害着整个中国经济。谢太峰指出,实体经济本是基础,但如今金融业利润丰厚,而从事实业的利润薄甚至赔钱,这种巨大反差引诱各地都盲目搞金融,企业家也纷纷放弃实业参股金融机构。而且金融业没有破产条例,这种情况使银行不顾风险攫取高收益,而没动力把钱投放到本应该支持的实体经济上。

  “这也与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造成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经营实体经济风险加大,金融业和很多企业因此不愿意介入实体经济,只想参与没风险的金融业。”谢太峰说。

  改变“长生不死”状态

  如何缩小银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利润鸿沟?专家指出,首先要坚定金融为实体企业服务的理念,改善金融服务,把银行业利润水平控制在社会平均利润率左右。

  其次,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为了吸纳存款,银行间势必展开竞争,而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贷款利率降低能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高利贷等问题;另一方面,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大力引进民间资本,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大中小银行机构数量的金字塔式分布以及市场份额的平衡。

  谢太峰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重视第二产业,让各地金融热降温。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和破产条例,改变银行“长生不死”的状态。 

楼市调控不再东南西北一副药(热点聚焦)
武船建造工程船交付希腊
农网升级服务新农村
银行包揽赚钱十强不正常(市场观察)
首列国际货运班列开行
工程技术标准有了英文版
内蒙古成立草原产业联盟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