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此情只合作诗人

杨金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29日   第 10 版)

  林峰是世纪之交,崛起于诗坛的一批中青年诗人中的佼佼者。他既能书写当下,又能衔接传统,诗风独到、出手不凡的诗词创作,早已引起了诗词界的广泛关注。

  读林峰的诗,给我的突出感受是,诗美享受中的“熟悉的陌生感”。所谓“熟悉的”就是他的诸多精品佳作,读来都有一种阅读古典作品的美感享受。这来自于诗人平时的阅读、修养和创作上的精益求精,更来自于诗人对传统文本化古融今的自然和谐。所谓“陌生”,则是指作品在书写当下生活中,在思想感情、艺术表现上超越前人,也超越同代人,属于诗人独创的新意。这便是现代生活题材、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古典传统形式的统一,开拓出的既新且美,富于时代感的诗意境界。这就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确具有严羽所谓“诗有别才”的诗人禀赋。这个“别才”所指,便是作为性情中人所具有的“激情”和“妙悟”。难得的是林峰的创作,确已有了“用自己的声音,为人民歌唱”的自觉。他的作品早已从仿古语言和急功近利的公共语言中脱颖而出,用富有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的“诗家语”提炼意象、创造意境,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抒情个性。他的诗阳光亮丽,刚柔并济,唱出了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正声强音。

  林峰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山川、风物以及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但是这一切在他的诗中,从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充满诗情的意象、意境暗示给读者。试读《鹧鸪天·迎春曲》:“万树梅花乱碧空,三衢城阙管弦中。柯山雪舞晴光动,瀫水云回紫气浓。烟穗烂,绮灯红。楼台把酒坐春风。东君已报丰年信,两岸铺开锦绣丛”。词作通过“楼台把酒坐春风”的现实感受,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浪漫情怀。至于更深一层的诗意境界,即作品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而是留给读者沿着“丰收信”和“锦绣丛”两个意象的提示,自己去解读了。

  林峰在诗的艺术表现上,颇有创意的是,诗人善于捕捉富于动态美的意象,使之具有“化美为媚”进而产生媚惑力效果的自觉,赋予山水景物以活脱脱的生命,给人以活色生香的审美感受。试读《木兰花·龙游国际龙舟赛》:“灵江十月欢歌涨,箫鼓声中人尽望。秋阳千丈弄涛旗,一碧长波雄气象。中流飞舸排银浪,夺锦豪情和酒漾。试看谁敢立潮头,姑蔑龙腾天下壮。”这首只有8个句子的小令词,已把“动态美”的意象运用到了美的极致。林峰的不少佳篇也多是通过雄浑飘逸的诗中艺术气象,折射出昂扬奋发、高歌猛进的时代气象的。

  构成林峰诗词美的另一艺术特点,便是与传统对接中的善于用典。比如《卜算子·江滨公园》:“花影半江红,风里芳枝举。浅浅芦丛袅袅烟,香湿丝丝雨。水上往来舟,舟上罗敷女。千倾芙蓉带晚霞,作我沧波侣。”画面中出现了那个“舟上罗敷女”的艺术形象,应是当下劳动美女的象征。读这首诗,会引起读过《陌上桑》人们的共鸣,进而和作者一起进入“游园惊艳”的“诗意栖居”之中。这就是古今意象重构产生的艺术张力。

  近几年来,林峰的创作方向和创作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正逐渐由“小我”走向“大我”。他的早期作品是以婉约抒情为主的,而近些年来却时有豪放之作,融入了清俊硬朗的色彩。创作内容也由山水抒情向注重现实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贴近社会、讴歌时代的好作品。看他的《水调歌头·钓鱼岛之思》:“浩瀚水天阔,海国湛然秋。蓬瀛何处,清螺几点漾中流。云涌洪波千叠,风卷潮声万里,苍屿小银瓯。旭日掌中出,白鹭指间浮。尧舜域,永乐土,好神州。年来频见,重洋瘴雨锁归舟。冷看倭酋未死,谋我东南玉璧,堪笑一蜉蝣。天半龙骧怒,誓把版图收。”这种极为沉重的话题在林峰笔下却表现得潇洒自如,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他在词中把政治元素和钓鱼岛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文历史结合得天衣无缝,并把自己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网络文学如何“升级”?
此情只合作诗人
窗外有风景
责编:杨 鸥 邮箱:hwbx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