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神垕镇:钧瓷故里新鲜事儿

本报记者 栾 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23日   第 07 版)

  晋晓瞳在手工拉坯

  菊花尊(晋佩章作品)

  方尊(晋晓瞳作品)

  钧艺(王秋红作品)

  镇上老人对我说,你别看窑神庙空落落的,听说就要整修恢复了。窑神庙是钧瓷文化的根呵! 

  从北京出发,乘高铁到河南许昌,再乘汽车去禹州神垕镇。神垕镇是钧瓷发祥地。“垕”念“后”,这个生僻的字,反倒让人容易记住这个小镇。

  宋代是“瓷的时代”,出现了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尤以钧为首。钧瓷之妙,在于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所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又言“钧无双”。据史载,宋徽宗在禹州钧台设置官窑,烧制宫廷御用瓷,每年选36件入宫,落选的全部打碎深埋。清高宗乾隆皇帝御题《钧窑歌》刻于器皿上,收为宫廷秘宝。

  向导小李开车带我到神垕镇一处高地上,从这里可以俯瞰神垕镇全貌。明清时流传一首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当时的繁华景象可见一斑。小李说,我们站的地方就是“神垕山”,一会儿带你去“七里长街观”。

  七里长街即神垕老街。老街上的窑神庙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庙门前大青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庙脊上立一麒麟,背上驮着钧瓷宝瓶,透出祥瑞之气。窑神庙已无窑神,空落落的院子里只留下一个戏楼。遥想当年窑神庙香火缭绕,窑主们、窑工们来此跪拜窑神,戏楼上鼓乐喧天,以歌舞娱“神”。当年窑神庙还是窑工们切磋技艺之所。镇上老人对我说,你别看窑神庙空落落的,听说要整修恢复了。窑神庙是钧瓷文化的根呵!出窑神庙,老街两旁到处都是瓷器店,一间挨一间。我们直奔卢钧窑清代总商号。这是个遗址,卢家后人将它作为博物馆兼经营场所。卢钧窑创立于1879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家族式传承窑口,开创者卢振太被称为我国近现代钧瓷的鼻祖。如今老窑炉还在,馆内布局再现了当年的情景。我们走上二楼,只见墙壁上挂了一幅照片,有一行小字:1972年春前苏联驻中国大使一行到神垕镇,定制和购买了一万件钧瓷“五口瓶”。这说明“文革”中,钧瓷在神垕镇也没有断烧。

  失传700年的柴烧工艺重见天日。柴、火、泥土,这些正是大自然中与我们最亲近的东西。

  汽车拐进神垕镇一个村子。晋晓瞳在晋佩章钧瓷艺术馆接待了我们。 

  晋佩章是钧瓷泰斗。上世纪90年代末,他的一件钧瓷挂盘“富士霞光”,以300万港币被日本收藏家收购,后被日本天皇收藏。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晋佩章父子6件柴烧钧瓷作品。有人说,晋佩章的钧瓷作品几可乱真,再好的专家都可能看走眼,误以为是宋钧藏品。开窑见“文物”,这句话在禹州广为流传,说的就是晋佩章。

  玻璃展柜里,有一厚册实验记录吸引了我。这是晋佩章的手迹。晋晓瞳告诉我,一炉窑从点火到住火,他父亲常常拿着笔和本坐在炉前,盯着滚烫的窑炉,记录窑火的变化,有时二三十个小时不离开窑炉半步。晋佩章2008年去世,身后留下了《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窑探源》等近百万字钧瓷论著。

  晋晓瞳是晋佩章的儿子。现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立像的10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晋晓瞳父子占两席。听晋晓瞳讲钧瓷很有意思。钧瓷表面往往出现鱼子纹,菟丝纹或蚯蚓走泥纹,这些都是开片的效果。钧瓷出炉前,能听见“咔啪咔啪”的开片声,如果在夜晚更是清脆悦耳。这些裂纹看似锤击,触之无痕。开片期有长达几十年的,成品钧瓷一直在悄悄发生变化。

  晋晓瞳的钧瓷作品,底部都有“柴烧”二字。现代钧瓷以液化气烧制为主,成本低,成品率高,他为什么要坚持柴烧呢?晋晓瞳说,钧瓷在宋代都是柴窑烧制,金元改为煤烧,柴烧工艺逐渐失传,他一直想见到用柴窑烧制出的钧瓷是啥样子。经过反复实验,失传700年的柴烧工艺终于重见天日。他说,人类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渴望。柴、火、泥土,这些正是大自然中与我们最亲近的东西。柴烧钧瓷所呈现的色泽,就是大自然的印象。火焰烧烤留下的痕迹,散发出一种质朴、浑厚、朴拙的美感。他拿出一件钧瓷方尊,果然是宝光内蕴、釉层丰厚,古意盎然。我问,怎么看复古和创新的关系?他说,柴烧是复古,但是在釉方配制、窑变效果、造型艺术等方面,就要博采众长,汲取其它陶艺的审美元素。他创作的《花之系列》,体现的就是四季花开花落过程中,他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窑变”是钧瓷的命脉,创新是钧瓷发展的唯一途径,要走“造型思想化,釉色自然化”的路子。

  西方人说起中国,就会想到瓷器。因为China又可译为“瓷器”。但是,当今世界八大顶级瓷器都是外国的,如雅致、梅森、宁芬堡、皇家哥本哈根等。实际上,中国现代制瓷工艺绝不输于国外品牌。2012年11月大宋官窑成功复烧出宋钧官窑作品,经国内外权威专家鉴定,认为“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宋官窑传世品相媲美,标志着中国现代制瓷工艺再现历史巅峰。”中国瓷器如何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品牌效应?在钧瓷的故乡,神垕人正在做这件事。

  11月9日,神垕镇再现了“大宋官窑”开窑仪式,现场展现了宋代钧瓷匠人开窑的全过程,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重回大宋。专家学者们对刚出炉的瓷器品头论足。见有上品,检验人员便将一条红丝带系在器物上以作标识,继而擂鼓庆贺。一窑开完,百余件瓷器仅仅留下十几件,其余稍有瑕疵的尽数砸毁。宋代皇帝使用这个方法,换来的是“黄金有价钧无价”。如今,堪称上品的现代钧瓷也价格不菲。近十年来钧瓷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政要。

  出神垕镇,我们驱车前往禹州市区。途中,小李建议我去钧缘阁。阁主王秋红是钧瓷界第一个自创窑口的女陶艺家。我们来到禹州城北偏僻的村落。钧缘阁是一间60多平方米的仓库。仓库一分为二,大间是作坊,小间是展室兼工作室。她说,每制作一件钧瓷,都是她心迹的一种尝试。她认为,现代钧瓷的烧制应该走“造型思想化,釉色自然化”的路子。“窑变”是钧瓷的命脉,创新是钧瓷发展的惟一途径,我们要为钧瓷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年轻的王秋红已是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钧瓷艺术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

  作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禹州陶瓷生产企业现有536家,其中钧瓷企业186家,年产量突破10亿件,年销售产值达70亿元,旅游业接待游客500万人次。近年来禹州投资3亿元用于神垕镇的保护和开发,欲将这个古老小镇打造成全国特色景观旅游文化名镇。

  本文图片由珺烨提供

寄情山水好吟诗(旅游漫笔)
神垕镇:钧瓷故里新鲜事儿
湖陵故城焕新姿
行走龙溪羌人谷
潮汕将建世界潮人之都
责编:栾 峰 邮箱:luanfeng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