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民间文化外交

身份认同更重要

李书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14日   第 07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那么,对于海归来说,在做民间文化外交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期致力于中韩文化交流的中韩友好协会理事艾曙光和尔湾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周怀北。

  

  民间外交缺乏话语权

  从美国博士毕业后,周怀北回到自己的家乡武汉创办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主要经营电子学术期刊,希望通过学术交流,让中国与世界实现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无障碍交流。但政府与社会的不认同使他的学术交流工作做起来很困难。

  “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定地位,但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我们的经济地位是不相符的。我创办这个公司,就是想从学术上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传播中国声音的平台。但政府和社会的不认同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困难”。目前,周怀北的电子期刊已是全亚洲第一,但其公司的英文期刊,90%的投稿却是来自国外的。

  同样,1999年去韩国留学,回国后创办中和文化传播公司,做了20年中韩文化交流的艾曙光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在韩国,国家形象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有一个专门的国家形象委员会,直接归总统管。而我们国家的文化交流很多是文化部或者更下面的部门管。由于地位不高,我们在做文化传播交流时就会感到‘人微言轻’,不能主动掌握话语权。”

  据了解,每年经文化部批准的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就有几千起,覆盖六七十个国家。这些项目主要包括音乐节、书画展以及在世界各地举办的“中国年”活动等。而这些活动大多是以政府部门为主进行的。

  

  政策支持

  从政策上增强身份认同

  那么,对于民间文化外交中存在的“人微言轻”这一情况,应该怎么解决?两位受访者都表示,现在他们所做的文化交流大部分是靠一己之力,希望政府从政策、法律、财政上予以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对“民间外交”身份的认同。

  周怀北说:“我的学术网站西方国家都承认,而在中国却得不到认同。希望政府给民间企业相应的权利和政策支持,在政策上进行引导。政府对我们身份的一个认同,将会对文化传播交流起到鼓励促进作用。” 

  “我每年花1/3的时间做中韩民间文化交流,通过自身去影响别人。但个人的力量毕竟很微弱,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民间外交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在政策上,承认留学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民间外交力量;在法律上,对‘民间外交’身份给予认同,这样就使得我们更有话语权,在对外交流传播时说话更有分量。”受访者艾曙光如此表示。

  最后,两位受访者都强调,相对于资金的支持,政府从政策上对从事民间外交的人或公司予以承认并给予重视,是更重要的支持。

3类人才最急需
渴求高层次人才(创事记)
留学归来依然扎堆“北上广”
择业成功还需心态“接地气”
身份认同更重要
贾巍:说相声不亦乐乎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