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他还指出,对于中央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地方不得截留,“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行政审批“上篇”的成绩有目共睹,地方政府的“下篇”如何呢?
行政审批忙“瘦身”
“4个证3个工作日就办好了,以前听说办4个证要12个工作日跑6次,没想到现在多个部门的事情在一个楼层就办完了。”在江苏宿迁政务服务中心大楼里,前来办证的某公司股东笑着说。经过一轮行政审批改革,目前宿迁仅保留审批事项57项,压减了136项,精简率超过70%。压缩行政审批的不止宿迁,全国许多城市已经掀起了行政审批“瘦身热”。
对多余的审批事项取消,对必须的审批事项,可以采取下放的方式,以方便群众。浙江宁波将原本属于市级的审批权限,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项目竣工复核验收等几十项权限下放到县(市)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事项,免去“跑断腿”的苦恼。
宁波爱柯迪有限公司是这项新政的受益者之一。从今年4月26日拍下项目用地,到5月22日领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仅17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年产400万件汽车转向系统零件项目的审批。“2007年我们第一次扩大产能,审批花了半年时间;2010年第二次扩建新项目,用时不到4个月,现在一次比一次快!”该公司总经理说。
放权也需要监督
在各地纷纷对行政审批大刀阔斧改革之际,专家对哪些审批事项该改革、改革后还需要什么配套措施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专家认为,不能只为地方政府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数量喝彩,还应看改革的是哪些项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提醒道:“过去的改革成效不明显多因相关部门避重就轻,拿掉的项目不伤筋动骨,而真正伤筋动骨的、收费的项目很难被拿掉。”“行政审批改革,不只要求事前审批权力的取消、下放,更意味着政府要加大对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说。“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放了之’。把权‘放实’,确保基层能用权、用好权,要便民、利民,而且还需要对整个过程加强监管,事中、事后的监督尤为重要,审批机关要担负起相应的法律职责。”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