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08日 星期五

10本书体现国家理念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08日   第 11 版)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对“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刊载长篇文章进行评论,认为“中共高官爱读什么书自然是解读国家政治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领导层强调的意识形态和国家理念。这一结论,让我们不禁重新审视这10本书的价值。

  

  《苦难辉煌》是一本军事小说。书中描定的是:20世纪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在中国大地发生激烈碰撞:红军与蒋军的青年将领生死搏斗之际,日军少壮派军阀踏倒三个首相疯狂侵华。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穿越万水千山,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分裂构成的地狱之火,使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音。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深度解读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取胜的一个个“谜”:为什么能建立共和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本书力求客观、准确,对许多复杂而敏感的话题给出了中国观点。国新办原主任赵启正评价:“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阅读此书比读100篇专业文献更有效。”

  《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年 第二卷》共分四编,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等,对1949-1978年党史中很多重大敏感问题进行了界定。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能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读书使他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本书介绍了毛泽东读书的内容、方法、习惯,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变化。

  《曾国藩》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唐浩明描写了他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演变;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基本读物。当代世界科技和通信领域闪电般的进步,使世界变平了,并剧烈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托马斯·弗里德曼解释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意味着什么。10股造成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中就包含了中国加入WTO。未来30年之内,世界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的”。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有一个人群,在1978—2008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复杂商业环境谱写了当代中国企业史。他们中很多人如今依旧被鲜花簇拥,很多人却坐进了牢房,不同的人生轨迹背后折射的却是相同的时代烙印——见证激荡三十年里中国改革史。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教授总结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分析了中国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苏联的历史,体现为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道路的历史。然而,到20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苏联共产党这样一个具有93年历史,拥有1900万党员,执掌国家政权达74年之久的超级大党,苏联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竟然神话般地消失了!本书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邓小平资深翻译、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模式”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理论研究者张维为通过走访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提出中国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A 党史:国家意识成长的历史

  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开展读书活动5年来推荐的103本图书中脱颖而出的10本书,有3本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比如《苦难辉煌》、《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年 第二卷》。

  100多年前西方列强砸开中国大门,从此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成为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曾在血雨腥风的夹缝里求生存求发展,最终带领人民建立了共和国;又几经磨难探索,寻求长治久安之路,直到找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3本书不仅用生动新颖的笔法重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而且将国家和民族的意识融汇其间。现代社会的国家观念具有政治和民族双重意义,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政权的建立构成现代国家。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沉沦百年的东亚病夫一跃而为东方巨龙,国家制度的变革让中国经历了由传统国家观念、近代国家观念到现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党史,也就成为了共和国国家意识萌生、摸索、成长的历史。

  B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毛泽东一生热爱读史,他说项羽最大的教训是“不爱听别的不同意见”;三国时代五斗米道首领张鲁以道教代替政府,颇得民心,毛泽东从中看到后来的人民公社的影子;他评价爱耍阴谋的李义府“笑里藏刀”,之后引申到现实:“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曾国藩不仅身具文韬武略,还常以圣贤道德反省己身,学养深厚,待人以诚,又擅威权和行政手腕,且能宠辱不惊、急流勇退,他的精神追求和处世哲学被很多名人视为“完人”和身居高位者做人做事的楷模。梁启超曾言:“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青年时期对友人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终生奉曾国藩为楷模。

  国家,本质上是个文化共同体,文化认同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厚重无比、蕴含民族文化基因的正统的华夏文明,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了解传统文化,也就无法真正把握中国。《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和《曾国藩》入选,体现了这种努力。

  C  开放面对世界:丰富清晰“中国梦”

  当今中国,以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雄踞世界,但同时又面临新出现的内忧外患:意识形态领域相对于理想信念的偏失、政治上的贪腐和官僚主义成风、经济上的产业格局艰难转轨、科学研究创新机制不足、社会上的两极分化和福利保障系统缺失、低端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靠什么来保证共产党的宗旨不变并避免苏共消亡的悲剧?用什么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给百姓带来幸福感?怎样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企业特别是民企的作用?中国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到底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能否全面复兴?这一系列问题都引起党政干部的关注和深思,这10本书在相当程度上丰富和清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

  国家不仅具有阶级压迫和统治的功能,还有协调经济发展、平衡社会事务、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管理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国家理念通过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信仰的诉求,强调国家的尊严、优越和进步,民族使命的神圣,表现为一个国家共同体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

  在现代化的命题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进一步解放思想来解决新问题,不断读书思考,建立学习型政党,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方面形成共识,凝聚全党、全政府的力量达成目的,这既是新一届领导层执政的新理念,也是国家理念的重要构成。

10本书体现国家理念
破译中国人的文化密码
《中国当代艺术2012》记录艺术思想争鸣
供电公司简讯
电力简讯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