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伊核谈判进退两难

任一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07日   第 06 版)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11月4日,伊朗全国各地举行大规模反美游行,隆重纪念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使馆事件34周年。颇具意味的是,以此事件为基础改编的好莱坞电影《逃离德黑兰》囊括今年奥斯卡三项大奖,一度引发伊朗强烈抗议。在新一轮伊朗核问题“6+1”谈判开始之前,游行是否是一瓢当头冷水?美伊关系的缓和又将对中东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1月7日,日内瓦举行新一轮伊核问题会谈。伊朗官方对此态度消极,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此前在会见游行代表时称,“我不认为谈判可以带来伊朗民族期待的结果”,美国人是“微笑的敌人”。伊朗总统鲁哈尼也表示,对与西方缓和关系及核谈前景并不乐观。

  但是美国人则把兴奋写在脸上。对于上一轮日内瓦会谈的唯一成果——伊朗外长扎里夫的新建议案,美国务院副发言人哈尔夫称,双方都对此进行了“严肃、有实质性的谈判”。此前,副国务卿谢尔曼表示,伊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详细的、包含细节的建议”。但双方都没有披露具体内容。

  此外,谈判桌下又多了新的地缘杂音。除了以色列坚决反对核谈判外,作为美长期盟友的沙特阿拉伯也表示不满,这直接导致上月沙特拒绝出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沙特情报机构负责人苏尔坦亲王近日称,美国在被沙特视为头号安全威胁的伊核问题上表现出了“软弱”态度,沙特未来将“与美保持距离”。

  各方施与核谈判的砝码无疑加重了。

  各方底线相互纠缠

  有关各方在谈判前似乎都亮出了底线。阿拉格希称,“将材料运出伊朗是我们的红线”。无独有偶,俄新社援引伊朗代表团成员的话称,“在任何情况下”伊朗都不放弃铀浓缩计划。

  此举只是为谈判开个好价?不得而知。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显然是伊朗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是这恰恰变成了美国牢牢攥在手里的底牌。哈尔夫称,在伊朗采取“可信、可核实”的举措前,美国不会讨论放宽制裁。迫于是否“解冻”的国内压力,美国极有可能坚持让伊朗先出牌。

  更复杂的背景是,阿拉伯国家可能成为美伊核谈判的最大牺牲者。《纽约时报》刊载的半岛电视台政治分析师马尔万·比沙拉文章指出,谈判可能使以色列成为地区唯一的核国家,波及巴以和谈进程;同时,伊朗从美伊关系缓和中获取的地区影响力,可能会加剧沙特和伊朗之间的教派分歧,从而引发“全面教派冲突”。

  如今,核谈判的继续推进已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底线。

  谈判方式亟待转变

  伊朗核谈判有太多的利益主体掺杂其间,似乎已经进退两难。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考验着有关各方的容忍度和耐性。

  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永远是最主要的,正如俄罗斯中东问题研究所专家谢尔盖·谢廖吉切夫说:“伊朗是一个地区大国,它只是希望获得这一认可。”

  但过分用核武器做文章,或许恰恰说明国家“硬实力”的下降。马来西亚《中国报》刊文指出,国际社会过去两年的制裁,已给伊朗带来沉重压力:石油出口已减半,货币的币值已下跌了2/3,外汇储备由1000亿美元下降到仅300多亿美元;同时,由于无法进口重要货物和设备,伊朗工业区的失业率已经攀升至35%。

  “核问题谈判不是谁让谁、谁进谁退的问题,这不同于商业谈判。”伊朗议长拉里贾尼接受采访时道破天机。谈判需要“更加理性更加智慧的态度”,真正考虑到双方的疑虑和需求,而非胁迫、唆使、一味施压。

  对各方而言,也许是时候反思一下谈判方法了。

阿富汗为过冬砍树忙
嘘!说说美国的监听“厚黑学”
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日期仍无法确定
手机常有 创新何在?
伊核谈判进退两难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