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01日 星期五

“屏奴”,请放下手机!

本报记者 石 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01日   第 05 版)

  手机技术近十年来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手机可以刷公交车票,动动手指就能支付餐饮费用,而手机上存储的个人信息甚至可以当作身份证来用。——“坏啦,我钱包忘带了”,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有手机在,任何事情都不是问题。相应的技术已经出现,而将来这些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普及,到那时,一机在手,任你行走。

  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科技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同时,也让我们成了科技的臣民。不知不觉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各种便携电子产品的奴隶——“屏奴”一词应运而生。

  当“科技以人为本”的诺基亚逐渐式微、当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当Android风生水起,手机的功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从面对面的品茗论道、谈笑风生演变为无时不刻的手握手机、思及千里——交谈者坐在对面,却丝毫不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场的缺席”。

  于是,我忽然明白,“国际化”就是无论在哪儿都能看到同一个姿势——吃饭、看电影、等地铁,甚至是和家人聊天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拿出手机低头摆弄,看看微信朋友圈有什么动态,微博有什么留言。有好事者剪辑出一曲《低头族之歌》,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屏奴”的精神状态——“你沉默的刷屏,浩瀚信息一样的销魂,用你那囧囧的眼神,淹没在洪流中无尽的伤痕”。

  当人们都在全神贯注地低头撩拨手机时,在美国旧金山轻轨列车上一则惨案的发生也就变得没那么不容易理解了——车厢中的乘客都专注地玩着手里的手机、平板,身旁有凶徒挥舞手枪竟无人察觉,凶徒因无人阻止便更加肆无忌惮,当场枪杀了一名准备下车的男大学生。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形容的诚然是落后的生活状态,但两口子在一间屋檐下过日子,却是用微信发了句“饭好了,快过来吃”,显然并不意味着进步,而是被科技所深深地禁锢。

  据日前发布的白领手机指数调查,全国白领日均使用手机时长为3.93小时,这意味着除去8小时睡觉时间和8小时工作时间,剩余时间被手机占去了一半。在智能机普及的年代,人们的“一切”碎片化时间,似乎都被用来消费在手机上,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不失为是一种“瘾”,是“瘾”都需要戒。

  手机引发的种种险状也时有发生:10月10日晨,宁杭高速江宁湖熟段路面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百米,一名车主觉得雾很美,想发微信与朋友分享,他一边开车一边拿手机拍照,结果前车突然减速,他避让不及造成了追尾事故;湖北十堰一名17岁女生外出与同伴聚餐,她边走路边玩手机,在经过一座桥的时候一脚踏空,掉入没有防护栏的高达十余米的深坑,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很多人都处于被手机偷走安全的真空状态,随便在任何一处斑马线上,你都能看见边玩手机边过马路的行人。

  究其原因,是人类的社交需求在作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社交需求时常可以表现得极其旺盛,而跟你聊得对路的人,在地理空间上却并不一定拥有临近的优势。然而日趋普及的智能手机,和风起云涌的各类社交平台,弥补了地理空间上不临近的缺陷。

  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514亿部,同比增长45%。越来越高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把整个世界连接成一张无形却巨大的网,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成为了这张巨大网上的一个节点,世界变得越来越像地球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键盘打字逐渐代替纸质书写,咿呀学语的孩童时刻离不开平板电脑,人们用来看世界的眼睛,在各种屏幕之间切换、彳亍、游离,在爆炸的信息中饥不择食。

  当我们开始抱怨与手机重度依赖、相伴而生的颈椎、手指关节的劳损,以及胸闷、心慌时,也许是时候该放下手中的手机,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浇一盆花,选择与身边人陪伴、交流、谈话,回归到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交流方式。

 

“台独”“港独”都是假议题
华媒“亲友团”网上手牵手(编辑部故事)
“社交”斗地主用户最开心
“屏奴”,请放下手机!
360 Mobile Security获AV-Test测试全球排名第一
责编:罗俊 邮箱:luojun@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