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深圳学术文化代表人物胡经之

“爱上深圳的理由很简单”(深圳名家)

杨 青 赵鹏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30日   第 07 版)

  在深圳学术界,胡经之大名鼎鼎。他是深圳大学中文系的创建人,也是深圳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年6月2日,胡经之迈过80岁的门槛,这一年距他从事学术研究正好60年,一个甲子。

           

  赶上北大名师扎堆时代

  胡经之1952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时,正赶上“黄金时代”。当时清华、燕京和北大三校名师汇聚北大:冯友兰讲哲学,林庚和游国恩讲古代文学,王瑶讲现当代文学,杨周瀚讲外国文学,王力讲古代汉语,杨晦讲文学理论。他是杨晦的课代表,后来又随杨晦读副博士,并曾随朱光潜先生南下游学。

  北大的办学方针是鼓励教授们“炒名牌菜”,除了规定的课程以外,选修课你什么拿手就讲什么。像杨晦讲中国文艺思想史,王瑶开鲁迅研究,何其芳吴组缃开的都是《红楼梦》研究,各抒己见,有点打擂台的架势。

  后来,胡经之在北大开设文艺美学的新课,首次把文艺学和美学融在一起,开创新的门派,可以说是校风使然,也是老师们熏陶的结果。

  当时跟杨晦上研究生时,胡经之去老师家,杨晦经常是冲30元钱一斤的碧螺春招待他们,当时一级教授一个月工资300元,老师竟然拿1/10的钱买好茶招待学生,后来胡经之也用同样的好茶招待他的学生。

  为周扬担任临时助教

  1958年,马寅初聘周扬为北大兼职教授,周扬在北大的讲座向中文、西语、俄语、东语四个系开放。正跟杨晦研究古典文学的胡经之被委派担任周扬的临时助教,负责上通下达。

  当时美学被划为资产阶级学术,研究美学的朱光潜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没有人敢讲美学。结果周扬第一讲的题目就是《建设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本来是禁区的美学,因为周扬的这一提倡,一下子得到解放。北大哲学系196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美学教研室。胡经之当时只有25岁,正在寻找自己的学术方向,从此他从古典转向更多地关注当下。

  胡经之被《文艺报》聘为特约评论员,与李希凡、李泽厚一起写了不少评论。1959年为全国读书运动辅导丛书写了评论《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小册子。

  胡经之先生把这段经历称为“走向文坛半步”。接下来就跟着蔡仪去编《文学概论》,退守学术圈。

  醉心学问不为官

  上大学时,因为与陆定一的太太严慰冰是老乡,胡经之经常出入中南海。读副博士时担任周扬讲座的助手,“文革”时还为西哈努克亲王的一位王子那拉迪波当过老师。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大出版社刚成立,想调他去当总编辑,那时他刚评上副教授,一门心思要当教授,谢绝了,但忙还是照帮,他编辑的《文艺美学丛书》为北大出版社打了一张漂亮的出场牌,一下子在学术圈打响了。

  深圳大学草创初期,胡经之与汤一介、乐黛云开办中文系。局面打开,深圳文化界不断动员他到市里当专职的文联主席,他坚决不走此路,深知自己只适合在校园里做学问。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胡经之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老师们已经老了,恢复高考后只招了一届研究生,第二届就转到他们这些弟子辈手里了。胡经之先生不愿讲文艺理论,他想另开一个方向,结合美学,讲文艺美学。老师杨晦同意了,从此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门派“文艺美学”。1981年胡经之只招2个研究生,结果有98人报考,最后又多申请了一个名额,收了3个弟子。

  对弟子,他知人善用。来深大时,北大中文系主任严家炎挽留说:“你文艺美学新课刚开,研究生也招了,你走了怎么办?”胡经之举荐了还未毕业的弟子王岳川,说此人不仅学问好,音乐、书法样样皆通,堪当大任。果然王岳川被严家炎起用,顺利接任。

  爱上深圳的学术创新

  胡经之、汤一介和乐黛云当年来深圳,牵线人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儿子钱逊。

  当时清华大学要恢复文科专业,派钱逊组建,钱动员这三人未遂。结果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张维受梁湘之托创建深大,想请北大的人办中文系和外文系,钱逊再次推荐了他们,这次成行。

  有人曾对胡经之表示惋惜:他的南下固然对深圳大学和深圳的发展有功,但留在北大,对中国美学界的发展则有更大助益。

  胡经之说,深圳开创之初,机制灵活,来去自由。他半年在北大,半年在深圳。三年后他爱上深圳,决定留下。理由很简单,这里框框少,创新多,效率高,系主任在学科建设方面权力很大,可以自定系名,确定学科专业方向,系主任签字聘人学校照办。中文系结合深圳的特色设立国际文化系,还与东亚大学合办对外汉语班,均系新创,让他很有成就感。

  1988年,他又创办了特区文化研究所。1993年,他和暨南大学副校长合作开辟了华南第一个文艺学博士点,先后培养了十多位博士生。

  他说,美学研究跟科技不一样,不到50岁,人生经历没有达到,讲来讲去都是别人的体验,人文学科50岁才会成熟。

  他的教书生涯虽然结束了,但学术生涯才刚刚开始。一直坚持用笔写作的胡经之去年写了10万字,今年仍打算写10万字,为自己的个人文集做准备。

深圳首颁“雷锋法”为好人撑腰
“爱上深圳的理由很简单”(深圳名家)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