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媒体唇枪舌剑 政客置若罔闻

西方盟友不会因“监听”散伙(聚焦)

本报记者 杨子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6日   第 03 版)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抨击美国大规模监听活动的行列,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友。有些观察人士臆测,监听会让美国与盟友的关系蒙上阴影,甚至可能会产生裂痕。但盟友的谴责可能只是过过嘴瘾,因为在政客心中,共同的利益更重要。

  

  最新加入抨击美国政府监听事件阵营的是德国,德国政府10月23日称,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可能已经成为美国的监听目标。默克尔已就此致电奥巴马,并明确表示,如果上述信息属实,她坚决谴责这种做法。但除了谴责,又能怎么办呢?

  盟友表达不满

  白宫发言人卡尼23日在回答有关是否监听默克尔手机的问题时却显得暧昧,令外界普遍认为卡尼并未否认NSA过去曾经监控默克尔的手机。

  在默克尔之前,法国刚向美国表达了不满。

  法国《世界报》21日爆料,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多达7000多万次的通话进行了监控。

  此外,美国情报部门还对部分法国电子邮件服务进行监控。除了被怀疑与恐怖活动有关联的人之外,监听还涉及法国政商界人士。

  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召见了美国驻法大使,要求美方尽快做出回应。法方表示,在伙伴国家之间的此类做法完全令人无法接受,美方必须保证今后不再继续这种行为。法比尤斯表示,法美两国在反恐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并不意味着一切做法都具合理性。

  意大利总理莱塔23日会晤正在欧洲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也向他当面要求解释美国监控意大利公民的问题。

  另外,德国《明镜》周刊还披露美国监视墨西哥前总统卡尔德龙邮件的事实。墨方认为美国的监视行为伤害了墨美信任,为两国长久以来的友好关系蒙上了阴影。 

  近墨者怎能不黑

  正在国外参加会议的墨西哥外长敦促美国尽快展开调查,并称回国后要召见美驻墨大使。墨政府之前的抗议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但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尊重。此次调门的升高,是为平息国内对政府处理方式的不满。

  诸国政客像墨西哥官员一样,并不想让此事扩大,诸多的强硬举动大多是迎合民众的无奈之举。

  其实,美国类似的做法在西方早已“不足为奇”。法国的反对党议员就称,这样的事情很早以前就已存在,“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法国媒体持续披露细节之时,美国媒体极尽揶揄之能事。《华盛顿邮报》就披露法国上世纪90年代时采取同样手法在各大航空公司的头等舱里安装窃听器,收集部长和企业老板的谈话。美国当年也曾要求法国做出解释,但至今也没有得到回复。

  法国政府发言人表达了息事宁人的意愿:“没有必要把事情越闹越大。虽然在这件事上我们对美国的信心受到打击,但毕竟我们拥有非常紧密和独特的关系。”

  共同的利益更重要

  尽管法国媒体像打鸡血似地想煽动政府与美国红脸,但法政府其实并没有太大作为。相反,法美之间合作是主流,包括情报合作。这对盟友不会因监听事件而散伙。

  据法国官员表示,法美情报机关有定期沟通机制,前不久两国还就叙利亚问题有过良好合作。

  英国与美国在情报合作方面更为密切,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二战后,各国建立的公约也为大规模分享数据奠定了基础。英国通信总部就与美国国家安全局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新西兰等国有着合作。

  专家分析,西方跨国情报合作的基础是利益趋同。美欧情报机构一直打着“反恐”旗号对世界各国实施监控,但实际上反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内容。因为现代国际恐怖分子大多活跃在贫困国家的深山老林地区,他们能够有效地规避网络监控和电话监听。西方国家庞大的监听和监视网络,显然就有着更多其他的任务和目标。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体系中,各国的地位并不平等。不同的地位决定了这些跨国情报合作在任务和对象上的不同。

旧金山瞄上中国投资者
西方盟友不会因“监听”散伙(聚焦)
中俄联手经贸升级版
非洲何时“粮食自主”?(评论)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