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龙岩“绿野”觅“仙踪”

严群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5日   第 03 版)

  冠豸山远眺
  龙岩旅游局提供

  冠豸山十里画廊

  闽西龙岩的秀美风光和人文积淀深入人心,以冠豸山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常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在一个桂香四溢的周末,笔者走访了冠豸山,在青山秀水间寻觅绿野仙踪,感受龙岩这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品牌成果。看不同的风景,得不同的心境,悟不同的人生,或许这就是“生态龙岩”给予人们最天然、最纯粹的礼物。

  藏在深闺的风景

  夜晚抵达冠豸山,沐浴着清凉的山风,遥望头顶明亮的星星,心里不禁泛起一种亲近自然的情绪,城市的浊息仿佛已在梦中。第二天清早一出门,但见对面山坡上大片繁密苍翠的松树,晨风穿过时,松林低吟,走不过数十米,在松林间隙处泛出隐隐绰绰的波光,心中更是一喜,快步上前,石门湖刹那呈现——一个碧绿澄静的大湖,选择荡舟其间无疑是最佳的畅游方式。

  游船划开波光潋滟的湖面缓缓前行,有时穿过峡谷,有时信步在宽阔的湖面,“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山风习习,清凉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尽头。“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柳暗花明又一村”,湖尽头豁然开朗。一个个水面奇观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亲历人仿佛在画中开展惬意的旅程。

  偶尔,一两只白鹭和野鸭从湖边的绿林中飞出,掠过水面,盎然的生机引得游人一片惊叹。石门湖旁有一块奇石名为“生命之门”,它独特的身姿彰显着大自然的神奇。

  至于山,如果没有水的环绕,多少让人感到缺乏生命的律动。冠豸山依湖拔地而起,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更应该庆幸的是,眼前的风景不仅优美,而且洁净,冠豸山藏在大自然的深闺中,与众多深陷在人海中的风景相比,堪称保有质朴的本色。

  冠豸山的海拔不高,让人爬山的途中也能有足够的心情和体力沿途观赏山堑、奇峰、怪石、洞穴、清泉、古碑、崖刻……山路越走越陡,抬头一望,主峰已在眼前,不由加快脚步,视野一点点上升。当冲到山顶时,连绵起伏的冠豸群山像一幅画卷铺在眼前,但见远处层峦叠嶂、奇峰兀立,近处松林郁郁、草木丰茂。

  山水亦有性情

  到冠豸山,如果你无心,它不过是许许多多石头山中美丽的一个;如果你有心,会发现山亦有性情,这是一座淡泊无争的山,“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像中国画的水墨写意,朴素自然。

  冠豸山下,培田的古民居历经风雨浩劫依然保存完整,顽强地坚守在古老的物质家园。四堡的雕版印刷不仅记载了此地昔日的繁华,也为今天的客家文明留下了彪炳千秋的一笔;在中国许多村庄已泯没在城市化进程里的今天,这里的客家人依然延续着年年走古事、游大龙的民间传统,让古老的风俗熏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黄昏,抬头望,夕阳趁着云层空隙迸射出一条条绛色霞彩,宛如游鱼偶然翻滚的金色鳞光,让人不禁感叹,客家人如何早早洞悉这浮躁的尘世,偏在一隅诗意地栖居。同行导游介绍说,今年是生态建设年,龙岩市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发展生态旅游。

  为了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相统一发展目标,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龙岩确立了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秉承“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的科学发展之路。在景区建设过程中,遵重自然环境,不挖山,不毁林,不改水,不滥种,真正做到原生态。

  如今,进入龙岩生态旅游区,放眼望去,尽是自然景观,原始生态状况得到充分保护,切实体现了自然至上的原则。目前,龙岩市拥有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4处、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

  龙岩生态旅游区正在洁净中发展、前行。

  (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本报记者 赵树宴摄) 

民资“松绑”搅热福建资本市场
国际邮轮穿梭忙十万游客两岸行
台胞可在平潭申请5年居留
保障住房“阳光”分配
龙岩连城掠影
龙岩“绿野”觅“仙踪”
责编:王 昭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