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仁寿村昭显真人庙

弘扬孝道再出发(走进寺观教堂(13))

本报记者 尹晓宇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4日   第 05 版)

  孝仙父母的坟

  大殿

  供香处

  祭拜的人们

  仁寿庙前的碑

  孝仙塔

  今年8月,记者从湖南长沙东汽车站搭乘小巴车,一个多小时的样子,便到达浏阳市的沙市镇。停靠的地方是镇子上的电信公司门口。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常用的停靠点,一下车就有好几个摩托车主上来揽客。因为天热,每辆摩托车上都顶着一把比正常的伞略长的伞,这样坐在摩托车上的人就全都能罩进伞里。

  等了差不多10分钟的样子,陈知意骑了辆摩托车来接我进村,他是仁寿村昭显真人庙的住持。

  

  ①一个孝子的传奇

  仁寿村离长沙65公里,离浏阳县城也有35公里。这里算不上落后,柏油路和水泥路交替出现,绝大多数的村民家里盖了两层高的楼房,外墙上挂着空调机的也不少,而且一些人家里还买了车。像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的不少,村里也能见到中青年人,但看到的都是在带孩子。

  在一个转弯处,陈知意指着远处半露出的一个灰色的塔尖告诉我,那里就是庙!来到一所房子前,摩托车突然停下,一位穿着橘红色polo衫的老人来打招呼,寒暄两句后便带我们去厨房吃晚饭。陈知意告诉我,这位老人是他本家的兄长,叫陈文宫,仁寿庙的庙史和其他一些基本文献的整理就是他做的,这几天就安排我住在他家。

  “我们这里传说的这个神仙就是本村人,有名有姓,族谱上查得到。”陈文宫说普通话的时候有广东口音。原来,他1949年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之后转业到广州,上世纪90年代初离休后就一年多一半时间住在村里。虽然已经82岁,但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晚饭后,他拿了两本书给我,一本是重修的《陈公昭显真人事略》,一本是他的剧本,里面有专写陈真人的《孝仙传》还有他自己创作的其他剧本。这些都是2004年昭显真人庙建庙150周年时做的配套资料。由于从小在村里长大,听老人讲过不少关于“陈大仙”的事情,在村里又属于比较有文化的,因此庙的文献历史的整理就请陈文宫来做。

  “快到7点了。”陈文宫看了看表,跟我说该去看新闻联播了,我便到书房里翻看那两本书。

  《陈公昭显真人事略》是重修本,原本是四卷的清木刻本,是1910年当地陈冕荣等搜集的陈真人坐化后137年间所产生的文件、文章、资料,原本是庙里四处寻访在山里一处人家找到的,有几册封面已经破了,上面还用笔勾勾画画了不少。这套刻本里,有身着八卦服的陈大仙的画像,有昭显真人庙的建筑样式,有陈真人成仙地祖师岩大光洞所建庙的建筑样式,而关于陈真人到底有怎样的事迹,《浏阳县志》中有几则记载,其中一则是这么描述的:陈世贤,乾隆年间人。居北乡,幼孤贫,缝衣为业,持斋善事母。母殁,约友人某同携干粮,往东乡大光洞祖师岩,打坐岩中,三日其友饿病。贤曰,吾固知汝之未脱人间烟火气也,乃予所携干粮与之归。贤遂坐化于此,遗布袋刀尺其旁,至今面目如生。按俗呼陈大仙,好事者著以冠服。相传大仙灵异能祸福人,乃祈祷纷然。

  事情很简单,传说大意是说陈世贤这个人很孝顺,8岁父亲去世后,由母亲一个人带大,家里生活清苦。他十几岁拜了罗师傅学裁缝,勉强度日,别人请他做衣服宴请他时,他想到家中母亲没有肉吃,便也一并辞谢,日后便终日吃素,甚至终生未娶。母亲死后,他在坟前守孝三年,之后随友游历名山大川,寻访修行,夜梦吕洞宾点化,回到家乡的祖师岩大光洞打坐,坐化后面目如生,就称呼他为陈大仙了,于是就有人开始拜他祈福。

  因为原书是繁体文言文,没有断句,排版又乱,研读起来很困难。为此,庙里组织陈文宫和大家一起,对原书进行了改繁、断句、查对纠错、增补、删减等工作,重编了《陈公昭显真人事略》一书,印发了1000余本。同时,又编印了《百善孝为先——昭显真人事迹传记》一书,在书中附录了二十四孝、儒家《孝经》、道家《文昌孝经》等有关内容。现在,这本书已印了3000多本,无偿发放,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弘扬孝道文化。

  一边看材料,一边听到外面不时有鞭炮声,直到晚上10点多,还能偶尔听到。

  ②在乡邻传承孝文化

  早上刚过7点,又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浏阳盛产鞭炮,全国都有名,谁家买了汽车,大家去祝贺也要放鞭炮。”陈文宫告诉我。

  早晨,我们一起出发去庙里,刚到村口,一大片的稻田闪了出来,绿油油的。虽然今年夏天长沙一直持续高温,但由于村子里有水库,稻田并未旱,长得还不错。昭显真人庙的牌坊便竖在稻田旁的小路上,两只石狮子在牌坊前,上书一副楹联,里面交代了村里的陈家来自河南颍川。牌坊旁侧有一处竹林,不大,这是之前上下横塘里的地界,记述里的陈世贤便是上横塘里人,这个地名一直留存到现在。

  沿着路一直往上走,在一个坡上便是昭显真人庙,那座灰色的塔就完整地显现出来了,七层,上书“孝仙塔”,这座塔是2007年修建而成的。再往前走,是一株有着300年树龄的樟树,旁边是一块残存的石碑和一块新刻的石碑。那块残存的石碑“文革”时被毁,后来是从山上找回来的,上面的字已经不全,根据史料补齐后又做了块新碑立在旁边,讲建庙的缘起。据说当年随着孝仙事迹的传播,各处纷纷建庙,横塘这里一个叫罗葆五的人约集汪、罗、许、邓、朱、屈、李、陈八姓的乡贤,选定孝仙住屋旁的山坡上建了这样一处庙。从遗留下来的图纸看,当时的庙是三重殿、东西厢房,比较规整。抗战的时候,前栋被日军的飞机炸毁,后栋在“文革”时期遭到了破坏,宗教政策恢复后,庙宇经过了重新修复,历经11年,基本恢复了原先的样貌。

  大殿正中央供奉的便是陈大仙。自150年建庙时起,庙里整个的布局就开始改。“两任巡抚给你写的楹联不拿出来挂上,挂什么?”陈文宫回忆,小时候,庙里的匾额很多,那时候练字,爷爷就带他到庙里来。山西巡抚锡良的“护国佑民”匾额,他印象很深,字是镏金的。锡良之前做过湖南布政司,1900年护送慈禧和光绪途中遇瘟疫,士兵苦不堪言,他便向着陈真人的方向祈福,结果疫病消除,后来便送了这块木质金匾。

  据介绍,由于陈孝仙在当地影响面广,在庙宇兴建之初,地方一些显贵、名士纷纷捐匾献词,当时收了匾额20余块、对联30余副、诗词36首,后毁损殆尽。后来,庙里开展了搜集、整理和修复工作,对尚存的牌匾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处理,对已损毁的牌匾,择其精要,按原来格调进行了重新制作。现在,庙里把湖南两任巡抚骆秉章和陈宝箴的楹联刻在了大殿两侧。骆的赠联是这么写的:上联“至孝动苍天 经义永垂 一片斋夔符舜德”,下联“请封闻枫陛 丝纶特赉 千秋昭显懋皇仁”。陈则以陈氏后人的身份赠联,上联是“江州共此渊源 祖墓同此阀阅 门义均此敬恭 颖水最钟灵 名世睪然生孝子”,下联是“九重封其昭显 四海仰其神明 千秋被其思泽 专祠崇享祀 焚香理合报真人”。

  为提升庙宇的文化内涵,庙里还将历史上“二十四孝”制成图文并茂的图片,装饰于殿堂二厢,每个下面还配了四句诗来讲这幅图的故事,并将昭显真人的孝亲事迹和成仙经历用石材碑刻嵌入墙体,希望每位前来朝拜或参观的人士都能受到良好的孝道文化教育和熏陶。

  ③评敬老模范倡新风

  大殿的对面是戏台,每年八月十五便会请了戏班来唱,一直延续到现在,只是不再有那么长的周期。像其他庙会一样,从1854年到解放初期的100年间,孝仙庙的庙会还承担着物资交流的功能,当地有“湘乡铁锅湘阴席,醴陵瓷器平江笠,长沙百货湘潭屐,北盛出铁器,大山人卖椽皮”的讲法。每逢庙会,周围几十里的男女老少,拜寿看戏、卖货买货,走亲访友,特别是青年妇女,平时存下来的一些钱此时便拿出来买针线头饰、各色花布、新式鞋袜。只是现在交通方便了,就不开物资交流的集市了,便没有了往昔的盛况。

  戏还是要唱的,前几年还一直演湘剧《孝仙传》。这部戏是陈文宫2004年为庙里义务写的,这是他的第一个剧本,“戏的主线是‘真人孝母”,都是琐事,不是什么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戏,主人公只是一个裁缝,这个反而比较难。”陈文宫为此还跟其他7个人去大光洞考察过一次,洞是在半山腰,洞口很小,杂草树丛掩着,“现在都不好找,难想百年前,来到这个地方是多么不容易。”陈文宫找出这出戏的DVD给我看,看到兴起时,他还会唱起来。写剧本用了30多天,请了浏阳市湘剧团的人来演,前后一共录了10天时间,还包括3天的外景。庙里还有一张演员们扮相的合影。

  这出戏在附近几个乡镇演了十多场,观众评价还是很高的,称赞它是道德教化的一剂良药。戏的DVD光碟就制作了1000余套,无偿送给信士和各界人士。现在有许多信士,在庆贺老人生日或悼念已故亲友时都会播放《孝仙传》,大家都希望通过孝仙故事的传播,来教育感化新一代青年和社会民众。

  出了庙,陈文宫又带我去看了看陈大仙祖屋的位置,那里已经是一片竹林。房子已经拆掉了,当地住过的最后一家也搬到了临路的新宅里,竹林两三米开外的地方还有五六间土坯房,主人还出来给我们指了指陈大仙祖屋大概的位置。绕出来,沿着路一直往前走,便是陈大仙双亲的墓,前几年新修的,还盖了一座凉亭。

  因为有孝仙,县里还举办过孝媳评选活动,最近的一次大概是两三年前的事。当地在2011年底组织了“沙市镇十佳敬老女模范”的评选活动,通过推荐、筛选、公示、评定等过程,共评选出了傅洁辉、李双玲等10位孝敬公婆、友好邻里的“十佳模范”,并以党委、政府的名义进行了表彰。这个活动的举办,使孝顺长辈的良好风尚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褒扬,孝道文化得到了深入传承和弘扬。这样的做法还引起了良好的共鸣,有几个乡镇前来学习取经,准备举行类似的活动,以此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

  孝于亲是感恩,孝于众是慈悲,孝于国是忠义。庙里还开展了许多扶助孤老的活动,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温暖的同时,也为社会敬老、爱老、养老做出好榜样。多年来,庙里每年都要不定期邀请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来参加关爱活动,并发放纪念品;每年春节的时候,都要对邻近乡村的孤寡老人和有子女、但十分困难的老人上门慰问、救济,并组织一些热心敬老的信士义工帮助他们清洗衣被、打扫卫生。每年,庙里用于敬老的扶助资金都达到了5万元以上。

  因为庙里的带头作用,昭显真人的孝道精神得到了弘扬,地方上一些学校师生和青年妇女组织也纷纷效仿,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纷纷开展了许多孝敬老人的活动。目前,镇上还形成了家庭孝老、社会敬老、政府安老的新的社会养老模式。

  快到晌午了,太阳越来越晒,农田里下地的人们也已经收工了,来打稻谷的机动三轮车开进村子,播放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和着孝仙庙的鞭炮声,在村子里飘飘荡荡。

  

  制图:潘旭涛

弘扬孝道再出发(走进寺观教堂(13))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