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青岛外贸城:“迷你广交会”

杨 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4日   第 02 版)

  青岛外贸城

  这是被商务部确定的青岛市唯一一家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这是由“出口商品集散地”向“进出口集散地”的转型升级的市场;这是一艘从废弃厂房里驶出的青岛外贸航母……

  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不振,给诸多的青岛外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走出困境,外贸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为了给青岛的外贸企业寻找一条“造血”的新路,青岛外贸城的最初场地——位于青岛吴兴路上的一片闲置厂房进入了视野。

  “当时,在国外消费市场压缩的市场背景下,外贸出口型企业背负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急需内销平台激活越积越多的库存,转内销已是外向型企业的普遍共识。”青岛外贸城总经理于保忠介绍说。

  最终,青岛市北区与山东外贸航母新华锦集团一拍即合,各出一班人马组成了管理团队,在位于吴兴路上的闲置厂房正式启动青岛外贸城项目。

  经过4年多的发展,青岛外贸城晒出了令人可喜的成绩——200多位失业人员凭借外贸城创业成功,100多名大学生从练摊儿当上小老板,300多家企业在这里赚取了内销这桶金。从这里起步的山海玻璃“居元素”已成功登陆国内20多个大型商场;青岛宝马特培育出了青岛名优品牌;以针织服装出口为基础的青岛勇达进出口公司更是通过重返国内市场,再打开国际市场的途径,引来了更多日本客户,出口逆势增长,年均出口额1500万美元以上。

  2012年迁新址后,青岛外贸城专门规划了“进口商品展销区”,并邀请日、韩、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客户和国内进口贸易商,灵活运用特色商品展会、客户体验等形式磨合,同时组织部分企业到国外专业展会以及上海东京礼品展、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参展对接。很多入驻企业逐渐接受了“进出口商品内销一体化”的理念,主动调整结构,兼营或专营进口商品。

  升级后的青岛外贸城就像一个“小型广交会”,为内商与外商开通一条“速配”渠道,在这个互动平台上,国内经销商以此为桥头堡涉足国外品牌,“舶来品”将其作为中转站进入国内市场。注重两个市场的共同培育与结合,令青岛外贸城成为了许多外商采购产品的根据地之一,而一些中小外贸公司由原本封闭作坊式经营,转型为开放与平台式的出口经营方式,既开发内销,又拓宽了外销市场,内外两个窗口功效显著。

  与此同时,青岛外贸城犹如一艘内销航母,中小外贸企业在这里相当于借船出海,不搞单打独斗,依靠的正是青岛外贸城平台的聚合优势。

  “外贸城营运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以进出口商品为特色,集商贸、生产加工、服务、进出口等功能为一体的外贸商品集散地。”于保忠介绍说,青岛外贸城已成为外贸转内销“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实践。 

  几年来,青岛外贸城不断探讨和完善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的运营模式,核心就是打造中小外贸企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其中包括“链条式”的服务,如金融、报关、报检、物流、工商、税务、宣传、广告、市场推广、展会等,目前形成了一批专业的合作伙伴。

  正是不断摸索积累下的一条条制胜法宝,成就了今天的青岛外贸城“蝶变、发展、创新、提升”的辉煌业绩。

电商平台天天都开“广交会”(声音)
青岛外贸城:“迷你广交会”
青岛企业成广交会“绩优股”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