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取消大量审批事项 不断优化投资便利

中国完善投资环境举世公认(如何看待中国投资环境系列报道⑤)

本报记者 赵鹏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3日   第 02 版)

  近期,一些商会组织在调查中认为,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是在华外资企业面对的最大监管障碍。专家指出,事实上,从1978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深圳成立至今,中国政府始终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有效保障措施,努力扩大面向外资企业的市场,积极提高开放程度,简化审批手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给予外资企业更大的自由竞争空间。

  

  大力改革行政审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连续6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497项,今年新一届中国政府又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3项,提高投资政策透明度,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凡是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绝不插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日前表示。

  专家认为,在行政审批方面,商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不断缩小外资审批范围,下放外资审批权限,为吸收外资创造了便利条件。目前,鼓励类和允许类3亿美元以下、限制类5000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其变更事项均由各地政府部门审批,不需再报中央政府部门审批,商务部审批数量由2005年3000多件减少到了2012年的100余件,审批量减少95%。

  “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强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着力释放改革红利,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今年以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的措施陆续出台。目前,商务部还在研究如何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措施,将努力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企业主体创造更为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竞争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外商尤其是知名跨国公司而言,技术研发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保护知识产权首先要完善相应的法律,还要做到严格执行法律。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在保障工作安全、改善商业环境、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职能,积极为扩大利用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条件。

  专家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本土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引进全球先进技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因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无疑成为我国积极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专家表示,稳定的政策法律环境正在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已有470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就是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逐步走向完善的佐证。

  “2012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刑事案件12794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15518人,刑事案件数量和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数创5年来最高。”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采取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等多项措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今后,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司法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适时调整引资策略

  2011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外商投资创业指导目录》,增加了鼓励类条目,减少了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从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同时取消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鼓励类和限制类中有股比要求的条目比原条目减少了11条。

  对此,联合国贸发组织《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在评审各国投资政策时,专门提到中国此次新修订,认为中国的政策在投资促进和便利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要求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外资项目的准入,这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升的事实。

  此外,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政府针对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问题与美方达成一致,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在外资管理模式上积极寻求与国际投资规则发展趋势接轨,以便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决心和诚意。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至少有77个国家采用了此种模式。我们同意采用这种模式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需要,与我国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沈丹阳表示。

中国完善投资环境举世公认(如何看待中国投资环境系列报道⑤)
声音
新疆股权交易中心开市
“鲜花村”盛开“致富花”
中央财政继续支持进口
“北大仓”秋粮喜丰收
外汇占款剧增是否“热钱”来袭(市场观察)
新疆建成首条沙漠高速路
责编:宦 佳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