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史记》修订本全球首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19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梁永琳、张稚丹)10月19日,中华版《史记》修订本首发式将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世界各地25个城市31家书店同步举行,限量印制的两万套图书,每套均有唯一收藏纪念号。上午10时,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首发式会场,修订主持人赵生群、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将为《史记》修订本揭幕,并为专程赶来购书的读者签名、加盖《史记》首发日纪念章。这是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第一个成果,也是在点校本《史记》初版问世54年之后,迎来的首次修订本。

  中华民族素有“以史为鉴”的传统。古代典籍是保存历史、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载体,“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4000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故被称为“国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130卷,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世世代代中国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1956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首次提出整理出版“面貌全新、校勘精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的‘二十四史’”的建议(《谈印书》)。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由中华书局组织人力、订出规划,集全国之力对“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进行第一次点校,几经波折,直到1978年才完成这一庞大文化工程。顾颉刚先生领衔整理的《史记》点校本成书最早,于1959年10月出版,以其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帖,有关技术处理得当,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最为通行的《史记》整理本。

  但受当时学术、文献、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的标准和体例尚不成熟。随着古籍整理体例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修订点校本的需求日益突出。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的倡议下,2005年11月,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对修订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求重视和支持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2006年4月,修订工程正式启动。中华书局集合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从2007年起,全面展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2010年1月,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指示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给予支持。

  这次修订,旨在保持点校本已取得的整理成果和学术优势的基础上,认真吸收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包括当代学术研究的新发现(文物、文献资料)、新结论(学术定论),通过各个修订环节,消弭点校本存在的缺憾,并使修订本成为符合现代古籍整理规范、代表当代学术水平,能够体现21世纪新时代特点的典范之作。在这次《史记》点校本修订中,修订组和编辑组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纠正点校本中的讹脱衍倒,如地名“昌平”误作“平昌”,书名《易飞候》误作“易兆候”,《广雅》误作《尔雅》等,都一一改过,统一撰写的校勘记共计3000多条。点校本《秦本纪》载“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而嬴政根本没活到50岁,从称帝到驾崩正好11年,改为“始皇帝立十一年而崩”才符合逻辑,“五”当为“立”字之误。

  《史记》修订本历时7年终于面世,其他各史的点校本修订也在顺利进行中,预计全部修订将于2017年完成。届时可以告慰季羡林先生在2006年的希望:“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中华书局的修订版‘二十四史’出版之日,就是古籍整理与出版的黄钟大鸣而特鸣之时。”

《史记》修订本全球首发
中纪委:将快查严办
中方召日大使严正交涉
文艺 “天天演”
前三季两岸客运115万人次
中央美院庆祝建校95周年
南开首招故宫学博士
共促和平发展 同圆中华梦想
北京胡同博物馆开馆
《老龄宜居社区(基地)标准》发布